满清末年固步自封,反观西方科学快速发展,也因此在交流期间,双方擦出了不少火花成了改革和时代的变化,而那些在生活日常中的改变,就成了野史趣闻。
慈禧太后最初是咸丰皇帝的嫔妃,后来为咸丰生下唯一的儿子宰淳,咸丰皇帝去世后这个儿子登基,即同治皇帝。
同治皇帝年纪比较小,慈禧在辛酉政变中斗败了顾命八大臣,拉开了她垂帘听政序幕。
1875年,年仅19岁,亲政才两年的同治因天花去世,慈禧太后当机立断,扶持自己的侄子登基,改年号为光绪,再次和慈安太后共同垂帘听政。
在慈安太后病逝后,慈禧大权独揽,自此成为了大清朝的实际掌权人,连皇帝都要看他脸色行事。
慈禧太后在把持朝政的
时候
,也接触到了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比如汽车、灯泡
等等
,但是慈禧太后是一个非常封建
愚昧
的人,她对于这些先进的技术十分
不屑
,甚至由于有一些先进的科技发明不利于清朝礼法的正常运行,她就将这些先进发明抛弃。
慈禧太后寿辰的
时候
,袁世凯为慈禧太后进贡了一辆汽车,要知道这辆汽车可是使用当时
世界
上非常先进的内燃机作为动力,如果能够将这辆汽车加以良好
运用
的话,那么清朝很有可能也会掌握相同的制造
技术
。
不过慈禧太后只是试坐了一下这辆
汽车
,便将这辆汽车打入冷宫,从此再也不动用。那是因为慈禧太后在坐车的时候,居然发现司机和自己坐在同一高度,这在当时的礼法制度当中是绝对不会被
允许
的,因此慈禧太后便下令将一切有碍于体现
清朝阶级
等级秩序的发明全部
清除
。
但是有一些先进文明科技是慈禧太后非常
喜欢
的,比如说照相。
爱美之心每个人都有,特别是女人,慈禧太后虽然是当时的女强人,但她本质上也是一个非常爱美的
女人
。她在见识到照相机之后,便立刻被这种神奇的东西所
吸引
。
史书中是这样记载慈禧年轻时候的容貌:少而慧黠,嬛艳无匹侪。意思是说年轻时候的慈禧容貌出众,惹人怜爱,并且为人机灵聪慧,十分活泼,并不沉默。
史书中如此记载,也并非没有讨慈禧喜欢的嫌疑,但慈禧可以从众多秀女中脱颖而出,以及她大受咸丰皇帝的宠爱来推断,要是慈禧容貌丑陋,又怎会得到青睐和垂怜?
根据这样的记载以及我们的推测,我们姑且可以认定慈禧年轻时候的相貌并不逊色于人,或者说与丑陋几乎是毫无关系。
一个女子相貌的美丑,尤其是作为像慈禧这样的“公众人物”的长相,周围侍从者的记载应当比较中肯。
根据宫廷近侍太监心修明在《老太监的回忆》提到的,慈禧四十岁以后的状态,她忧心政治十分操劳,头发开始脱落,为了庄严的外表,只能依靠假发修饰才能示众。
话说,当时的照相机比较笨重,并且照相的时候都会闪灯,还会像妖怪施法似的冒白烟,对此慈禧身边的女仕官裕德龄为了给慈禧照相,还费了好多口水来解释这种现象。
慈禧毕竟是刚刚接触照相机,加上要保持自己的威严形象,所以总是端着架子,表情也非常的呆板木然以及僵硬。
久而久之,裕德龄就想到了一个法子,就是让慈禧在拍照的那一刻说cheese这个英文单词。
但慈禧读音并不标准,便把这个单词读成了茄子,但这样拍出来的效果还是非常不错,慈禧也相当满意,因此之后每次拍照都会喊茄子。
西方的爱迪生在1879年发明了电灯泡,当多年后灯泡传到中国,第一时间被送到慈禧的身边。
之后电灯泡被引入中国后,第一时间呈上给了紫禁城中的慈禧太后,慈禧也对这个小小的玩意比较好奇,就让外国使者展示给她看。
当使者在慈禧面前左右摆弄通上电之后点亮灯泡那一刻,旁边的慈禧太后居然一声“茄子”脱口而出,一时间让使者满脸疑惑,不知道老佛爷这是唱哪一出。
原来这是慈禧第一次见灯泡发光,所以在发光的那一瞬间,她习惯性以为这又是在照相,所以下意识地喊了一句“茄子”。
就在场面十分尴尬之际,裕德龄及时上去解围道:太后这是提醒我们要把这一刻拍照记录下来,所以才说茄子。
众人这才赶紧忙活拍照的事,化解了当时的尴尬,避免了贻笑大方的事发生。
清朝灭亡之后,裕德龄用英文撰写了一本名为《紫禁城两年》的书,用来回忆她在紫禁城慈禧太后身边生活的那两年,这次“喊茄子”的尴尬事也被记录下来。
而喊“茄子”拍照的这样的习惯,便延续了下来了,如今现代很多人拍照时也会这样喊,露出标准八颗大白牙。
当然这件事也只是传闻,后世流传了挺多慈禧的照片,并没有一张照片是带笑容的,所以并不能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