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景德镇,被誉为“千年瓷都”,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因为共同热爱的陶瓷艺术齐聚于此,这一群体也被称为“景漂”。59岁的台湾陶艺家谷源滔,便是“景漂”中的一员。2017年,谷源滔从台湾新北市来到江西景德镇,成立了一间工作室,开启了三十多年陶艺创作的新篇章。 在谷源滔眼中,全世界那么多陶瓷产区,景德镇是最吸引他的,这里是兼容并包的陶瓷艺术圣地。来到景德镇后,谷源滔便开启了“景台双城记”,每年一半时间在景德镇进行创作,另一半时间回到台湾。久而久之,因为一捧泥土,谷源滔成为两岸陶瓷文化交流的使者。 图为5月9日,江西景德镇,谷源滔(左)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准备制陶用的陶土,他的妻子戴纯燕(右)在一旁的楼梯上看着他工作。2017年两人一同来到景德镇,租下了一栋小房子成立工作室,日常工作中,戴纯燕也会协助丈夫谷源滔开展陶艺创作。中新社记者 刘力鑫 摄
图为5月9日,江西景德镇,谷源滔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拉坯。谷源滔多年来坚持纯手工制作,揉泥、拉坯、上釉、烧制……一系列工艺步骤都由他亲手完成。中新社记者 刘力鑫 摄
图为5月9日,江西景德镇,谷源滔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揉泥,揉泥的目的是去除泥料中的气泡和杂质。谷源滔认为泥土是最亲近人、最能打动人心的一种材料,所以多年来他主要以制陶为主。中新社记者 刘力鑫 摄
图为5月9日,江西景德镇,谷源滔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拉坯。谷源滔认为景德镇陶瓷历史底蕴深厚,拥有完备的陶瓷制造产业链,他可以将台湾的陶瓷艺术与景德镇的陶瓷艺术相结合,创造出更好的陶艺品。中新社记者 刘力鑫 摄
图为5月9日,江西景德镇,谷源滔在自己的工作室里修坯。谷源滔多年来坚持纯手工制作,揉泥、拉坯、上釉、烧制……一系列工艺步骤都由他亲手完成。中新社记者 刘力鑫 摄
图为5月9日,江西景德镇,谷源滔把拉坯后成型的泥坯放置在架子上。谷源滔多年来坚持纯手工制作,他不求量但求质求新,唯有这样更能体现自己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即“台湾味”。中新社记者 刘力鑫 摄
图为5月9日,江西景德镇,谷源滔在给陶器上釉。谷源滔多年来坚持纯手工制作,他不求量但求质求新,唯有这样更能体现自己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即“台湾味”。中新社记者 刘力鑫 摄
图为5月9日,江西景德镇,谷源滔在自己的工作室里介绍自己的创作理念。谷源滔工作室里摆满了各种他亲手创作的陶艺品,这些作品大都与“人的生命”这一主题有关,其中一些作品也吸取借鉴了大陆陶瓷的风格特点。中新社记者 刘力鑫 摄
图为5月9日,江西景德镇,谷源滔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接受来访的一批台湾媒体记者采访,讲述自己是如何与景德镇这座城市结缘、并最终成为“景漂”的故事。中新社记者 刘力鑫 摄
图为5月9日,江西景德镇,谷源滔在自己的工作室里欣赏自己制作的各类陶艺品。中新社记者 刘力鑫 摄
图为5月9日,江西景德镇,傍晚时分,谷源滔和妻子戴纯燕外出散步。谷源滔工作室所在的景德镇三宝村,是一个陶瓷文化特色村落,聚集着众多和他一样的艺术家。中新社记者 刘力鑫 摄
图为5月9日,江西景德镇,傍晚时分,谷源滔(右)和妻子(左)戴纯燕在外面散步。谷源滔说进行陶艺创作容易久坐,所以要活动身体,保持健康状态。中新社记者 刘力鑫 摄
图为5月9日,江西景德镇,傍晚时分,谷源滔(右)和妻子(左)戴纯燕在工作室所在的三宝村里散步。“景漂”的这些年,谷源滔也见证着三宝村从一个普通山村变成知名艺术村落以及旅游目的地的巨变。中新社记者 刘力鑫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