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6原力年度选题重磅预告,
满足世界的好奇心!
“第一推动”系列上新
艺术、生命、AI、日常生活...
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感兴趣的书
扩充自己的收藏库。
世界精彩纷呈,
科学如此美妙。
前沿和经典我都要!

不可抗拒的引力
[意] 卢西亚诺·雷佐拉 著
李歌星 译


引力的谜团已吸引人类数百年。但究竟什么是引力?它又是如何运作的?这本引人入胜的书将带你深入探索引力物理中奇异且常常反直觉的世界。跟随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卢西亚诺·雷佐拉教授,踏上这场虚拟旅程,走进爱因斯坦的引力世界;每一座里程碑都将呈现引力更加迷人的面貌。通过轻松易懂的方式,你将逐步接触时空弯曲、广义相对论等概念,发现引力物理中最奇特的现象——黑洞、中子星和引力波。作者还讲述了近年来最震撼的科学成就之一:首张超大质量黑洞照片的问世。作为参与这一成果的关键科学家,雷佐拉将为你揭开这张照片背后的幕后故事,让你了解物质和光在黑洞附近究竟会发生什么。
对称与美丽宇宙
[美] 利昂·M.莱德曼/克里斯托弗·希尔 著
田霞飞 严杏波 田全彦译

对称性无处不在,它是美术、音乐、舞蹈、诗歌和建筑中的关键元素,也渗透于所有科学领域——遍及物质结构的内部世界,宇宙的外部世界,甚至数学本身的抽象世界。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莱德曼和物理学家希尔以对称性为向导,通俗易懂地解释了对称性及它对地球乃至宇宙的深远影响。他们不仅清晰地阐明了通常为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所知的概念,而且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学习如何欣赏宇宙浑然天成的美丽与曼妙。这将是一次现代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启蒙之旅。
我们为什么会死
[英] 文奇·拉马克里希南 著
邓攀译

对死亡的认知如此令人震撼,以至于我们几乎用尽一生来逃避直面它。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我们不断构建各种信仰与观念体系,以此回避死亡那不容置疑的终结性。而童年最艰难的一刻,莫过于初次意识到:不仅自己终有一死,所有我们所爱的人也都无法逃脱这个命运——并且我们对此无能为力。
至少,在过去的千万年里,一直如此。
但现在,我们正站在一场生物学革命的边缘。关于衰老机制的研究正迎来重大突破:为什么有些生物比其他生物活得更久?我们是否有可能最终战胜疾病与死亡,将人类的寿命延长数倍,甚至更久?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文奇·拉马克里希南,在这本书中带领我们踏上一场引人入胜的生物学前沿之旅,直指一个根本问题:人类是否注定走向死亡?本书聚焦于衰老科学的最新突破,深入探讨那些试图通过干预自然生物学过程来延长寿命的前沿尝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面对更深层的疑问:死亡在生物学上是否真的必要?而如果追求永生成为可能,我们又是否准备好承担它所带来的社会与伦理代价?
时间、记忆与爱
西摩·本泽传
[美] 乔纳森·韦纳著
俞君超译

这本书讲述的是时钟基因是怎样被发现的故事。
我们的命运有多少是在我们出生前就决定了的?我们的哪些特征是刻在DNA里的?普利策奖获得者韦纳带我们走进加州理工学院的本泽的“飞行室”,在那里,本泽和他的同事们正在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这本书部分是传记,部分是惊险的科学侦探故事,《时间、记忆与爱》有力地展示了本泽的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观,甚至我们的生活。
终结食物过敏
[美] 卡里·纳多/斯隆·巴尼特 著
傅贺 译

食物过敏问题在我们身边日益严重,但这本书带来了首个充满希望的信息:你可以和家人、医生一起努力,彻底消除食物过敏。
国际过敏专家卡里・纳多博士的开创性研究表明,食物过敏并非终身的厄运,因为免疫系统是可以被重新训练的。从轻微的荨麻疹到危及生命的气道收缩,各种食物过敏症状都能够被阻断、缓解和消除,关键在于有控制地、逐渐地将过敏原引入体内。通过针对免疫系统特定组成部分的前沿疗法等创新手段,纳多博士及其团队已将这种治疗的速度提升到了仅需几个月的时间。
作为两名食物过敏儿童的母亲,斯隆・巴尼特与纳多博士携手,带领大众深入了解有关食物过敏的方方面面,提供了一个清晰易懂且实用的应对方案,以对抗这一全球重大健康问题。
人类必然出现吗
史钧著
人类必然出现吗?这是一个复杂而宏大的问题,作者将问题拆解成几个关键环节,它们环环相扣、彼此勾连,组成了复杂的进化系统,为人类的进化铺就了曲折的道路。这些环节同时也是一系列问题的答案,这些问题分别是:为什么会有生命?生命必然起源吗?生命必然走向复杂吗?生命必然走向多样化吗?动物和植物必然分道扬镳吗?生命必然从海洋走向陆地吗?脊椎动物必然称霸天下吗?恐龙必然灭绝吗?哺乳动物必然热血吗?灵长类动物必然敏捷吗?人类必然出现吗?推动人类出现的终极力量是什么?
本书用这些问题带领读者深刻理解进化,理解必然性与偶然性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万里长城与超级对撞机
[美] 丘成桐 史蒂夫·纳迪斯著
鲜于中之 何红建译
著名学者丘成桐在这部作品中介绍,中国提出的“巨型对撞机”有望帮助人类更完整、更深刻地理解宇宙及其基本组成的起源。在希格斯粒子被发现、科学界欢庆这一重大胜利之际,中国科学家已踏上新的征程,延续人类几个世纪以来对自然界基本构成的探索。他们正着手为建造一台周长可达100公里的巨型加速器进行基础筹备。这台设备将把物理学推向前所未有的高能领域,极有可能在此发现大量新粒子与重要的新对称性,从而开启物理学的全新篇章。
大问题(少儿版)
[英] 露西·霍金著
李欣 绘

《十问》是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重要遗作,自2019年出版以来,凭借深刻的科学思考与独特的人文关怀,全球销量已突破10万余册。如今,全新推出的《十问》绘本版,以充满童趣的图文并茂形式,为孩子们打开探索宇宙与地球奥秘的大门。书中用生动插画科学的概念,搭配简洁易懂的文字解读。这不仅是一本激发好奇心的科普读物,更是一座桥梁——将霍金在量子力学、宇宙学等领域的非凡成就,以充满想象力与包容性的方式,鲜活地呈现给儿童读者,鼓励小读者勇敢提出关于世界本质的重大问题,在幼小心中播下科学与探索的种子。
观鸟改变世界
[美] 崔西·奥凯恩著
丘梦晨译

崔西·奥凯恩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观鸟爱好者。在卡特里娜飓风摧毁了奥凯恩在新奥尔良的生活后,一只孤独的红雀和一群活泼可爱的家雀改变了她的一切。在这座满目疮痍的城市里,观察鸟类的繁衍生息成了她的救赎,也让她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
《观鸟改变世界》一书的每一章都至少介绍了奥凯恩从一种鸟类身上学到的知识。她讲述了令人惊叹的鸟类生活科学,包括迁徙和生存策略,以及许多关于鸟类和热爱它们的人类的动人故事。在这本情真意切的回忆录中,奥凯恩向我们展示了鸟类能够教给我们的东西以及这种教育如何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
人工智能:
现代魔法还是危险未来?
[英] 约里克·威尔克斯著
张林夕 译

自ChatGPT横空出世以来,AI以及生成式AI成了大众关心的热点。一方面,生成式AI确实有助于我们的日常工作,可以提高我们的生产力,但另一方面,AI侵权、AI诈骗的问题也愈演愈烈,让人不免担忧。
人工智能专家约里克·威尔克斯将带领我们回顾人工智能发展至今的历史,审视人工智能的起源、争议和成就,探究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并展望未来,评估这些技术是否会威胁到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该如何从人工智能的应用中获益。
羽毛
[美] 罗伯特·克拉克著
徐烨华译

罗伯特·克拉克是常驻纽约的一名自由摄影家,他通过拍摄的精美图片表明鸟类羽毛虽然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无穷的美感。同时,每一根羽毛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有的能令鸟类展翅高飞,有的可以有保暖的作用等等。本书包括大量的鸟类照片,介绍了全世界各地的各类鸟类和它们的羽毛,其中,每羽毛的细致特写都配以翔实的文字,介绍了所描绘的羽毛的功用和演变过程。本书是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也是送给使鸟类爱好者、自然历史爱好者和摄影发烧友的理想礼物。
奇异的解剖
[英] 爱丽丝·罗伯茨著
杭凯译

爱丽丝·罗伯茨将带领读者在人体解剖结构的奇异世界中进行一场视觉和语言的冒险。
人体的每一部分都有名字和故事,可惜其中大部分都鲜为人知。本书旨在探索这些人们并不太熟悉的人体世界,揭开我们体内那些奇特“地貌景观”背后的神秘面纱。
书中的插图奇特、怪异、美丽,不仅展现了人体错综复杂的细节,探讨了我们用来描述人体的词汇的意义,还讲述了那些揭开人体秘密的人们的故事。
不同:性别与性
[荷] 弗朗斯·德瓦尔 著
徐烨华译

著名灵长类动物学家德瓦尔新作,获得威尔逊文学科学写作奖提名。
在《不同》一书中,德瓦尔根据对人类和动物行为数十年的观察和研究提出,尽管性别与生物性别有关联,但生物学并不自动支持人类社会中的传统性别角色。虽然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确实存在一些行为差异,但生物学并不能为现有的性别不平等提供理由。德瓦尔挑战了相当多的传统观念:男女气质、权威、领导力、合作、竞争、亲子纽带和性行为等。
薛定谔传
[美] 沃尔特·摩尔著
兰梅译

2026年将迎来薛定谔方程诞生一百周年。提出这一方程的埃尔温·薛定谔,是著名的奥地利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重要奠基人,并因此在1933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作为量子力学的基本定律,薛定谔方程深刻描述了低速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地位至关重要。此外,他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也贡献卓著,影响深远。
本书作者通过搜集大量历史资料并采访其亲友,不仅重现了薛定谔辉煌的科学事业,也展现了他复杂而迷人的个性——一个充满激情与幻想的灵魂。同时,本书也折射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的动荡如何深刻地影响了科学进程与科学家命运。
巴斯德传
商周 著

本书详细介绍了“现代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的一生,解释了巴斯德所开展的研究演变的内在科学逻辑,并对巴斯德的非议作出了解读。
本书是继已出版的《孟德尔传》、《詹纳传》之后的又一部科学家传记,有利于生物学研究者和广大读者更好地认识我们熟知的许多巴斯德的伟大创造,如巴氏消毒法、曲颈瓶实验、狂犬病疫苗等。
追寻远古的香格里拉
周浙昆著

这是一部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队员的考察笔记,全书由藏北最后的棕榈树、进入青藏高原之门、丈量青藏高原、天路之旅、巅峰使命和远古香格里拉的模样等6个章节组成。该书以通俗的语言,简述植物化石在研究青藏高原形成演变,植物多样性演变,植物与环境协同演变研究的重要性。作者以追寻远古的香格里拉为线索,介绍了古生物科考队古植物学分队参加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以来所获得的收获、考察的经历、见闻及其感悟,最后勾画了远古香格里拉的模样。
- EN D -
一审:周洋
二审:李蓓
三审:孙桂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