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6日,"唐代诗人王之涣诗歌艺术研讨会"在郑州市老干部教育活动中心成功举办。此次研讨会由郑州诗词学会主办,旨在深入挖掘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歌艺术成就,探讨其作品对当代诗词创作的启示意义。

郑州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吴国顺宣读姚待献会长致辞。姚待献在《更上一层楼,王之涣诗歌的时空境界与精神攀登》的致辞中指出,王之涣虽仅存诗六首,却树立了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峰。其作品以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对时空的深邃思考,以及"大道至简"的艺术特色,成为盛唐气象的华美乐章。
姚待献会长强调,研究王之涣不仅是对古典诗歌的欣赏,更是对民族文化源头的追溯,为新时代精品诗词创作提供了重要借鉴。
研讨会上,学会会员于丛洋以《凝练与张力——王之涣诗歌意境营造手法微探》为题进行发言。他认为,王之涣善于运用宏大意象勾勒天地壮阔,将情感与哲思融入自然景物,通过细节刻画与对比手法,使诗歌意境层次丰富、情景交融,这种意境营造方式是其诗歌千年不衰的重要原因。

学会常务副会长姚新永在《从王之涣〈凉州词·其一〉看盛唐边塞诗的悲剧意识与英雄气概》的发言中,从孤独与苦寒的悲剧意识、怨而不哀的情感表达、牺牲与超脱的英雄气概、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四个方面,深入剖析了这首诗如何将个体生命感受升华为家国集体的精神礼赞。她指出,诗中悲剧意识与英雄气概的完美融合,正是盛唐气象的精髓所在。
在自由发言环节,副会长段建平、叶晓玲等分享了研究心得。叶晓玲从王之涣作品的极简笔墨、情景理交融、凝练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段建平则探讨了《登鹳雀楼》中"更上一层楼"所蕴含的超越自我、追求新生的哲学内涵。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王之涣诗歌以雄浑壮阔、意境高远著称,善用黄河、白日等宏大意象,以极简笔法构建苍茫画卷,在壮景中寄寓深刻哲思,形成"简练意丰、气象万千"的独特艺术风格。其作品所体现的进取精神、坚韧品格,对当代人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是文化自信的生动载体。
研讨会由郑州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兼诗研部主任丁建国主持,学会领导及社会各界诗词爱好者50余人参加了研讨活动。与会者表示,此次研讨为传统诗词的当代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有益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