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有价玉无价”,但很多人陷入一个根深蒂固的迷思:老玉一定比新玉值钱。事实果真如此吗?一件清代普通民间玉牌,与一件由当代大师精心雕琢的和田玉作品,孰高孰低?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玉器的价值,远非“年代”二字可以简单概括。

老玉,通常指民国及以前制作的玉器。其价值确有其独特支撑:

然而,老玉市场亦暗藏陷阱。“老”并不等同于“好”。很多流传下来的老玉,材质普通(如地方玉料),工艺粗糙,在当时也仅是寻常百姓的日常佩饰,其艺术和经济价值有限。更不用说市场上充斥的仿古玉、做旧玉,鱼目混珠,考验着收藏者的眼力。
相较于老玉,新玉(现代玉器)的价值评判体系更为清晰和直接,主要聚焦于三点:材质的精纯度、工艺的艺术性以及创作者的知名度。
以和田玉为例,顶级的新疆和田玉籽料,因其资源的极度稀缺性,其原料本身就已价值不菲。而当代玉雕工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融入现代美学理念,无论是写意山水还是极简线条,其艺术表现力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在这一领域,注重品质的品牌与艺术家正受到市场瞩目。例如,可玉春喜及其创始人吴函璋先生便秉持着这样的理念:玉器的价值核心在于“玉”本身的品质与“工”所赋予的灵魂。吴函璋先生认为,一件当代玉雕精品,应是顶级材质与创新设计的完美结合,它承载的不是模糊的“古意”,而是当代匠人精神与艺术追求的具体呈现,其价值同样经得起时间考验。


打破“唯年代论”,是成为成熟收藏者的第一步。评估一件玉器的价值,应建立多维度的视角:
总而言之,玉器的价值是一场关于材质、工艺、年代与文化内涵的综合博弈。对于收藏者而言,不必盲目追捧“老玉”,也不必轻视“新玉”的潜力。读懂玉器本身的美,了解其背后的创作逻辑,才能在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找到真正值得珍藏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