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意还在蔓延,江西抚州金溪县何源镇峡山村的山谷间,一场更震撼的秋日盛宴已然登场。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两株巍峨的千年银杏便刺破晨雾,金黄的叶片在阳光下流转闪烁,宛如披了一层鎏金铠甲。它们并肩矗立在村口斜坡上,枝干在高空紧紧相拥,枝叶交织成密不透风的穹顶,风一吹,金黄的叶片簌簌飘落,像漫天飞舞的金蝶,又似恋人低语时洒落的温柔絮语。这,就是被当地村民世代呵护的千年银杏“夫妻树”,一雄一雌,相守千年,在这个秋冬交替的时节,再次成为全网追捧的“网红打卡地”,吸引着无数游人从浙江、南昌、鹰潭等地慕名而来,只为见证这份跨越千年的“深情”,也解锁这座深山村落靠生态逆袭的致富密码。

“从来没见过这么有灵性的树,站在树下抬头望,感觉连时光都慢下来了。”来自南昌的游客李女士举着手机,不停地记录着光影透过枝叶的斑驳景象,她的身后,是络绎不绝的游人,有穿着汉服拍照的年轻人,有搀扶着老人赏景的家庭,还有扛着相机穿梭在树下的摄影爱好者。村支书李海生站在不远处,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脸上满是欣慰。谁能想到,这两株曾深藏深山无人识的古树,如今竟成了带动全村发展的“金凤凰”。

要读懂“夫妻树”的魅力,首先要走进它的千年岁月。这对银杏“夫妻”并非人为栽种的相伴,而是自然生长的奇迹。据林业部门的权威测定,雄树树龄已达1000年,高35米,树围2.85米,冠幅16.5米,堪称抚州市境内的“银杏之王”,并在2017年成功入选抚州“十大树王”之列。雌树虽未参与评选,但树龄与雄树相近,枝干同样粗壮挺拔,每年都会结出饱满的白果,仿佛是这对“夫妻”繁衍的子嗣,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更多生机。更神奇的是,雄树的树腹处有一道天然形成的凹槽,形状宛如被利器劈开,也正因为这道独特的痕迹,当地流传着一段充满奇幻色彩的民间传说。

村里的老人闲暇时,总会给游客讲起这个关于白果精的故事。相传,这棵雄银杏树曾枯死百年,历经数百年的炼化后修炼成精,想要离开峡山去往外界。而它若要出山,必须借助大水之力,而收水的关键,是要饮用上清天师府法水井中的井水。白果精多次求水未果,一次趁机喝了府门外老妪浸麻绳的水,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发水出山。

就在此时,张天师及时赶来,问道:“你是想竖着出还是横着出?”若是竖着出,整个峡山都将被洪水淹没,村民们将无家可归;若是横着出,树体则会遭受重创。白果精执意要竖着出,张天师为了保护一方百姓,纵身跃至半空,拔出宝剑朝树腹劈去,一时血如泉涌。随后,张天师以神符将其永镇峡山,这棵银杏树才得以留存,继续守护着峡山村的世代安宁。如今,当人们抚摸着雄树树腹的凹槽,仿佛还能感受到那段传说中的惊心动魄,而这道痕迹,也让“夫妻树”多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成为游客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当然,峡山村的魅力,绝不止于这对千年银杏“夫妻”。这片被群山环抱的土地,藏着太多大自然的馈赠。从“夫妻树”出发,往深山里走,便是金溪县的最高峰——笔架峰。每一座山峦都是一部厚重的典籍,而笔架峰就宛如一部藏着无数秘密的天书,它的故事,就像山间潺潺流淌的溪流,浸染着神秘与奇幻的色彩。通往笔架峰的山道蜿蜒曲折,碎石铺就的路面上,散布着形态各异的巨石,有的圆润饱满,恰似传说中的金元宝,静静等待着有缘人的发现;有的庞大而神秘,如同远古时代的恐龙蛋,承载着岁月的沧桑;还有的像是蘑菇、土豆,充满了生活气息,仿佛是大地母亲不小心掉落人间的精灵。这些巨石历经河水千万年的冲刷洗礼,与大山紧紧相连,裸露的部分如同男人宽厚的胸膛,充满了力量感与安全感。

沿着山道前行,一处清浅的水潭映入眼帘,这便是被游人亲切称为“美女潭”的地方。水潭形长约四五米、宽约一米、深约半米,大小恰到好处,清澈见底的水质宛如一块巨大的蓝色水晶,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从远处望去,潭水静谧而柔美,犹如一位美人卧在山间沐浴;仔细端详,又似美人鱼在水中欢快嬉水,灵动的姿态如同跳跃的音符。潭水上方不远处,一道晶莹剔透的瀑流从悬崖峭壁上飞窜而下,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七彩光芒,如梦如幻。瀑流下碧绿的水面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两三寸长的野鱼在水中自由游弋,叽叽喳喳的鸟儿在树枝上欢快歌唱,它们的身影倒映在水中,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笔架峰的岩石堪称大自然的艺术杰作,许多岩体上镶嵌着一道道或灰白或橘黄或棕红的纹理,一圈圈、一层层,就像一页页古老的天书,记录着亿万年的造山运动与沧海桑田。在一处岩石的褶皱里,一丛绿油油的灌木顽强地生长着,这里没有肥沃的泥土,没有充足的水分,它仅凭岩层褶皱里微薄的矿物质营养,就绽放出生命的光彩,用最无声却最有力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坚韧与顽强。笔架峰与省级风景名胜区天门岭并肩而立,这里“谷幽泉冽、岩险石奇”的原生态景观,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众多探险爱好者前来探寻。沿着乱石嶙峋的河床跳石而上,每一步都是一次新的邂逅,每前进几步就会有新的发现,悬崖峭壁随处可见,却也让攀登者在挑战自我的过程中,体验到征服自然的喜悦。

除了壮美的山水景观,峡山村及周边村落的古树群更是大自然留下的宝贵财富。在峡山村,除了千年银杏“夫妻树”,还有一处神奇的“连体”树,分别是红豆杉、拐枣和枫树,树龄分别达到1000年、600年和400年。远看,它们是三棵独立的树木,走近了才发现,三棵树的树干粗细相当、间距均匀,根部却同生一处,难分彼此,就像三位亲密无间的老友,并肩守护着这片土地。在何源镇的其他村落,枫香树、红豆杉等古树也随处可见,它们或矗立在村口,或生长在山间,每一棵都枝繁叶茂,见证着岁月的流转,也构成了峡山村独特的生态景观。

这些古树之所以能历经千年风雨依然枝繁叶茂,离不开金溪县世代相传的护树传统,更离不开当地政府的科学保护。近年来,金溪县高度重视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为古树名木撑起了“保护伞”。当地林业部门对全县1757株古树名木进行了全面的普查登记,为每一棵树拍照、编号,挂设专门的标示牌,注明科属名、保护等级、树龄、生长环境、生长情况等详细信息,实现了“一树一证”的精准管理,让每一棵古树都有了自己的“身份档案”。

为了压实保护责任,金溪县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对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通知》,明确了古树名木监管及养护责任人的职责,签订了管护责任书,将保护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确保每一棵古树都有专人管护。针对树龄高、长势弱、病虫害严重的古树名木,当地还投入35万元专项资金,开展病虫害防治和复壮抢救工作,截至2022年10月,已完成11个乡镇29个村委会共46株古树名木的抢救复壮工作。同时,金溪县还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张贴标语、发送短信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古树名木的养护知识和保护意义,增强了全民的护树意识。更值得一提的是,当地开展的“十大树王”评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爱树、护树氛围,让保护古树名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正是这份代代相传的守护,才让这些古树得以茁壮成长,成为峡山村最珍贵的生态资源。

“以前我们守着好山好水好古树,却不知道怎么变现,村民们只能靠种地、外出打工谋生。”李海生坦言,几年前的峡山村,还是一个藏在深山无人识的小村落,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但却没能转化为经济优势。改变发生在2019年,当时李海生随手将“夫妻树”金黄的美景拍成照片,上传到微信朋友圈,没想到竟引发了意想不到的轰动。这些照片被网友广泛转发,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峡山村有这样一对神奇的千年银杏“夫妻树”,纷纷慕名而来。

游客的到来,让沉寂的小山村焕发了生机。看到发展机遇的李海生,带领村民们开始着手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他们修整了进村的道路,新建了公厕、停车场等基础配套设施,还组织村民学习旅游服务知识,提升服务质量。村民们也纷纷行动起来,将自家的闲置房屋改造成民宿、农家乐,推出了笋干、腊肉、银杏果等当地特色农产品。每到秋冬季节,村里的民宿、农家乐就会被提前预订一空,村民们忙得不亦乐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峡山村的变化,是金溪县依托生态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金溪县以“生态+文化+旅游+健康”的融合发展理念为指引,不断整合周边的生态资源,打造了一系列精品旅游路线。在何源镇,当地整合项目资金200余万元,对老郑家及笔架峰山脚进行了景观提升,新建了文化长廊、水坝、环村路等观游设施,打造了“老郑家—溯溪马沣水瀑布—笔架峰之巅”的精品旅游路线。同时,当地还积极组织策划旅游节等特色活动,让峡山村及周边村落俨然变成了一幅动态的“山水田园画”,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文旅融合的发展,不仅让游客领略到了峡山村的美景,更让村民们实现了在家门口增收致富。在何源镇郑家村,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家家户户养起了蜜蜂,蜂蜜年产值达320多万元;高山茶叶也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当地还依托优质的水资源,引进养殖公司,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了占地面积约50亩的鳗鱼养殖基地,该基地还获评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如今的郑家村,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已突破20万元,从原来“矛盾纠纷多,环境卫生差”的软弱涣散村,一跃成为“百姓安居乐业、风景秀美怡人、产业兴旺发达”的宜居美村。

在峡山村,村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外出打工的年轻人,看到村里旅游发展得越来越好,纷纷返乡创业,开起了民宿、农家乐,做起了旅游服务生意。“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村民周大姐笑着说,她的农家乐每到旅游旺季,每天都要接待几十桌游客,年收入能达到十几万元。除了旅游服务,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也成了“香饽饽”,笋干、腊肉、银杏果等产品,借助游客的口口相传,销往全国各地,为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生态旅游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村民增收,更改变了村里的村容村貌。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游览环境,峡山村以“最美庭院”创建为切入点,常态化组织开展“花满园”“果满园”等共建活动,吸纳党员、退休干部职工担任村网格卫生服务员,全面改善了村里的环境卫生。如今的峡山村,道路干净整洁,庭院花草繁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实现了庭院“小美”向农村“大美”的转变。同时,村里还创新探索“网格化、数字化、自治化”三位一体的村民治理格局,设立了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切实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让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随着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峡山村的旅游品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每到秋冬季节,这里层林尽染、风景如画,金黄的银杏、火红的枫叶、碧绿的山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秋日画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度假、游玩。据统计,近年来,峡山村及周边村落每年接待游客数量都在稳步增长,旅游收入也不断攀升,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推动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我们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继续守护好这片好山好水好古树,把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优势。”李海生表示,下一步,峡山村将继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深度挖掘当地的民俗文化和生态资源,推出更多特色旅游项目,让更多游客走进峡山、了解峡山、爱上峡山,让生态旅游成为带动村民持续增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动力。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千年银杏“夫妻树”上,为金黄的叶片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树下,游人们依然意犹未尽,纷纷与这对千年“夫妻”合影留念,定格下这美好的瞬间。晚风拂过,枝叶沙沙作响,仿佛是这对千年古树在低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也见证着峡山村因生态而兴、因旅游而富的华丽蜕变。从藏在深山无人识的小村落,到全网追捧的“网红打卡地”,峡山村的逆袭之路,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千年古树的魅力,更让我们读懂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相信会有更多像峡山村这样的村落,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让更多人共享生态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