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是清朝末年最为人知的宦官之一,他在慈禧太后的身边服侍了整整53年,始终保持着宠爱和权力。李莲英出生在1848年,家境贫寒,父亲是一个无业游民,靠打零工勉强维持生计。因此,李莲英在8岁时就被送入宫中。刚开始进入宫廷时,李莲英被安排在奏事处和景仁宫做杂务,作为一名文笔太监培养,也正因为这样,他有机会学习写字并接触到一些书籍。

1864年,李莲英被调到长春宫,开始为慈禧太后效力。当时,慈禧身边已经有一位权力很大的太监——安德海,李莲英刚开始并没有引起特别的注意。安德海凭借与太后的亲近,行事霸道、肆无忌惮,得罪了许多人,但太监和宫女们都不敢反抗他。直到后来,安德海因狂妄无度,最终被山东巡抚斩首。安德海死后,李莲英才慢慢走到慈禧身边,开始崭露头角。李莲英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善于观察。他通过安德海的教训,深刻明白了太监与皇帝之间的关系,因此无论自己地位如何上升,始终谨慎行事。他待人恭敬,对下关怀有加,从不越过任何界限。

尽管李莲英在宫中权力日增,但朝中的大臣们对他并不满意,多次弹劾他。在历史记载中,李莲英的名声常常带有贬义。虽然他手握巨权,但从未直接干涉朝政。他最大的缺点就是贪财,利用自己掌握的职权暗中敛财无数。尽管他的品行饱受争议,但他的书法才华却令人惊叹。在1911年出版的《慈禧太后统治下的大清帝国》一书中,收录了一张李莲英的书法作品,这份条子让人印象深刻。字迹行云流水,刚劲有力,工整漂亮,完全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位太监所写。若放在现代,李莲英的书法作品绝对能与一些著名书法家相媲美。

李莲英在1909年离开皇宫,这张条子也正是在他离开后被一个外国人收藏。尽管字写得极好,但条子的内容却并不是什么值得称道的事情。这张条子是李莲英写给一位名叫王七老爷的人的,信中先是客套地问候,随后直接开门见山提出借款——1500两银子。信的最后,李莲英还写道改日共叙闲事。作为总管太监,李莲英自然不缺这1500两银子,但他却还是通过借钱的方式来敛财。李莲英之所以用借的理由,是因为他贪财且善于操控人际关系,但又不好直接开口索取,于是便巧妙地将话说得更好听一点。此时,他用改日共叙闲事来结束信件,实际上这句话也是一种威胁,意味着如果王七老爷不借钱,他未来可能无法再得到李莲英的帮助。

这封信虽然内容让人不齿,但也展现了李莲英的权谋手段。尽管李莲英在历史中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他的书法才华却是无可否认的。作为太监,他的书法作品没有受到太多关注,因此现存的作品也非常少,能够流传下来的只有这副条子。虽然内容不太体面,但不可否认的是,李莲英确实写得一手好字。想象一下,如果李莲英不是出生在那个时代,或者他的家庭背景不同,或许他也能在其他领域取得一番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