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西九家fun艺术节回顾
第二届西九家Fun艺术节刚刚落下帷幕,剧目较去年更为丰富,类型也更加多元。包括沉浸式感官剧场《奇妙盒》、大型户外舞台默剧《抱泡》、多媒体杂技《动物嘉年华》、音效独角杂技《吱吱斟》、学生参与的沉浸式装置《时间鼓守》、大型表演建筑《轮居》、互动展览式剧场《水的回声》、以及茶馆剧场节目等,老少皆宜。
P1-3:《抱泡》的巨型透明舞台白天成为海滨风景,夜幕降临后维港变为布景。灯光配合下呈现梦幻效果,默剧演员在泡泡中演绎人生百态,并与观众互动,最后演员从泡泡中走出,孤身离去。
P4:《吱吱斟》谢幕时观众背着装有小音箱的书包,音效营造森林氛围。无画面无语言,靠杂技和声音突破想象力。演员在半空旋转的一刻,仿佛世界也随之旋转。“吱吱斟”是“murmur”的粤语翻译,形象生动。
P5:《时间鼓守》是五小时持续进行的装置型演出,中央的倒计时钟象征时间流逝,一位鼓手不断“打鼓”,十位小演员随性活动并偶尔采访观众对时间的看法。观众可自由进出,我九岁的女儿竟看了两个多小时,直言“很舒服”。这让我反思自己的“时间焦虑”,习惯将时间与产出绑定,反而失去了与时间相处的能力。
P10-16:“西九创研计划2024”的呈现包括编织工作坊、游戏互动、图片文字展、水上人录音访谈等,并有舞者引导观众至海边观看表演。虽然内容众多略显分散,但项目极具价值。艺术总监作为水上人后代,借此寻找家族根源,既是历史探索也是自我认知,一如社区发展在个体故事中映照。
此外,还有不能拍照但令人难忘的《动物嘉年华》,以及因时间关系未能细看的《轮居》和《奇妙盒》。我共看了六个剧目,皆保持高水准,且科技融合度高,展现art tech的魅力,这也离不开自由空间的技术支持。
我看了6个作品,剧目除了水准保持高质量之外还科技含量特别高,几乎每个作品都离不开art tech 的融合,能引入这么多前沿技术的精彩剧目很大程度是得益于场地的技术支持。
许多人提到西九文化区,会想到故宫或M+,或因传统剧目了解戏曲中心,却对自由空间较陌生。其实自由空间与M+同为展示当代艺术的平台,前者聚焦表演艺术,设施先进,助力艺术家尽情发挥,是香港重要的当代表演艺术场地。
期待下次的西九家fun艺术节带来更多适合全年龄段的优质当代剧场,也希望喜欢戏剧或艺术的朋友下次有机会一定要去开眼界!
by:Moniq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