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时代笔墨,看见千年敦煌。11月11日,“朝圣敦煌——美术名家走进敦煌采风写生作品展”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开幕。展览汇聚了国内30位美术名家及敦煌本土艺术家的138幅精品力作,通过当代艺术语言展现敦煌文化的时代魅力,搭建起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对话桥梁。
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6日,免费向公众开放。展出作品涵盖油画、国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既有对敦煌壁画经典的当代解读,也有对丝路新城风貌的生动刻画,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立体多元的“今日敦煌”。
30位名家深入西部采风创作,绘就“今日敦煌”
此次展览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指导下,由敦煌市人民政府、中共深圳市福田区委宣传部主办,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中共敦煌市委宣传部、深圳市福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敦煌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敦煌市美术家协会、敦煌文旅集团、深圳市博正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


展览策展人、深圳市博正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梁文峰介绍,此次展出作品源于今年9月在敦煌启动的“朝圣敦煌——美术名家走进敦煌采风写生”活动。主办方邀请30位中国美术名家齐聚敦煌,开展了为期6天5夜的采风写生,最终共创作出124幅精彩作品,敦煌本地艺术家也积极参与其中,展出14幅作品,为活动增添了浓厚的本土气息。梁文峰认为,本次活动不仅是敦煌史上规模最大的采风写生活动,也是近几年来中国美术领域少见的一次大规模采风写生的成功实践。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们以“以时代笔墨绘今日敦煌”为核心创作理念:深入莫高窟拆解壁画色彩基因,在玉门关捕捉遗址与现代光影的碰撞,于雅丹地质公园以现代笔触勾勒自然奇观;更走进敦煌市区挖掘鲜活日常,以写实与写意相融的手法呈现碧水映城的生态之美,用现代构图定格古寺与城市天际线交织的人文画面。他们跳出传统临摹的桎梏,将敦煌的历史厚重感与当代敦煌的生活气息、发展活力相融合,借油画的色彩张力、国画的笔墨意境等多元艺术形式,让历史的经典符号、自然的神秘奇观与今日敦煌的城市面貌、烟火生活同入画卷,凝练为兼具敦煌风韵与时代感的艺术表达。每幅作品不仅是对敦煌自然与人文风貌的细腻摹绘,更是当代艺术家以创新视角传承文化、诠释今日敦煌的生动实践。
回顾这段创作经历,艺术家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陆庆龙深有感触,他说,“此次采风,我们走访了莫高窟、玉门关、月牙泉等多个地方,还游览了敦煌市区,处处皆是美景。中国的美景遍布各地,但敦煌有着独树一帜的魅力——这里的地理风貌独特,文化底蕴尤为厚重,特别适合艺术创作,置身其中便让人忍不住想要提笔。在敦煌的6天里,不少画家一天就能创作出多幅作品,每人通常能完成十几张写生佳作。这些现场创作的作品鲜活生动,与室内创作有着截然不同的质感”。
敦煌深圳跨越千里,以艺术续写丝路交融新篇
此次活动也是一场以当代艺术语言为载体,推动千年敦煌文化与深圳现代活力深度交融的重要展览。福田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谢希在开幕致辞时表示,“朝圣敦煌”全国美展系列活动作为敦煌与福田共同举办的艺术盛事,既是这两座城市的文化合作,也是一个传统与现代对话、历史与当下交融的艺术载体,更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生动写照。


甘肃省敦煌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王艳飞表示,本次展览,不仅能让更多深圳观众近距离感受“美术名家眼中的敦煌”,更将深化陆地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敦煌与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城市深圳的文化艺术互联互鉴,实现美美与共、协同发展。
甘肃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陈新长在开幕讲话中追溯了敦煌作为丝路文明交汇点的历史脉络,他强调,敦煌与深圳,都是古今“开放”与“包容”的样本,都承载着“坚守”与“创新”的使命。而展览中的138件作品从敦煌来到深圳,带来的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文化的对话,是文化承续的薪火相传。
在开幕式上,敦煌市向福田区捐赠了采风写生代表作《河仓城》。300余位艺术界代表、文化学者及市民观众出席了活动,并共同见证了这一文化盛事。
主办方希望,本次展览能成为当代艺术与传统经典文化对话的桥梁,引导观众透过时代笔墨,既看见敦煌千年延绵的文化根脉与今日敦煌的蓬勃生机,也感知深圳开放包容、勇于创新的城市特质。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谢湘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