栩栩如生的屯堡地戏神将形象,在不锈钢材质背景的反射中与古城、游人融为一体。11月9日,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际学院版画联盟主席、国际版画研究院院长、国家民族画院名誉院长王华祥创作的大地艺术装置《地戏神将·甲彩昭忠》在安顺古城揭幕,吸引了不少游客和市民打卡。

“创作这一作品是对屯堡文化的具象凝练。”王华祥说,安顺屯堡地戏是明朝军屯文化的活态遗存,明初“调北征南”的军事行动,让大批军人屯驻安顺,地戏随之而生。“地戏神将的一姿一态,都是屯堡人对历史的记忆。屯堡人曾身披真实甲胄征战四方,后以地戏扮相寄寓家国情怀。”
王华祥介绍,他作品中神将的甲胄纹饰、翎羽装束,复刻了当年屯军的战服形制,那繁复的彩饰不是浮夸,而是军屯将士身份的标识与荣耀的铭刻。作品名称中“昭忠”二字既是对古代忠臣义士的致敬,更是屯堡人对自身军屯血脉中“忠勇”基因的坚守。
两个月前,王华祥还为贵州创作了大地艺术作品《归乡·屯堡高台》,立在安顺旧州古镇。与《地戏神将·甲彩昭忠》制作材质相同,展台上的屯堡面具在漫反射作用下,历史的光影与观者相交相融,给人以时空交错之感。
“如何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如何保护诸如旧州古镇等有着600年历史的屯堡文化遗址,并唤醒人们发自内心的热爱,艺术的介入是有效的。”在王华祥看来,大地艺术在国际上是普遍且有效能吸引人们关注的艺术形式,作品能够把文化和乡村发展有机融合,助力乡村发展。
王华祥在艺术装置中将屯堡地戏中的独特文化符号,与贵州壮丽的喀斯特地貌巧妙结合,使观众能够在沉浸式体验中直观理解屯堡文化的精神价值。
作为从安顺走出去的贵州人,王华祥所创作的这些作品多了几分家乡人的情愫。谈及创作初衷,他表示,在设计之初,他始终有一个想法,即是把大地作为画布,让艺术从特定的土地中生长出来,让这些作品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最终与环境和人文历史融为一体。
贵州对王华祥的影响深入血脉。在艺术界能够让别人记住他名字的首个作品就叫《贵州人》。在离开贵州之前,他的作品主题几乎都是贵州题材,在中央美术学院4年本科学习中的创作主题也都是关于贵州。对他来说,家乡对他的影响是一生的,对他创作的激发更是源源不断的。
“此次屯堡文化大会吸引了很多学者,他们用大格局、大视野来表达历史观,为推动将来屯堡文化发展画了一个很大的地图。”在王华祥看来,屯堡文化的研究推广需要多学科转换,以艺术力量激发屯堡文化活力,为贵州屯堡文化推广贡献一份力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赵相康 图/刘杨
编辑/赵怡 实习生 胡妤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