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至11月22日,「长兄如父·棠棣护珍——张善孖、张群与张大千旷世情谊特展」正在圣佳艺术中心展出。
为了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张大千与张善孖兄弟所处的时代背景及艺术成就,本次特展特邀张大千纪念馆首任馆长汪毅先生作了《张善孖和他作品的艺术价值》主题讲座。本场讲座围绕张善孖的人生经历、艺术成就、抗战贡献及作品价值展开了全面阐述,立体呈现了这位近代画坛大师的多重风采。

希望对藏友有所帮助或者引起你的一些小兴趣。少走弯路,关于民间藏品的出手想必藏友们都会有疑问和顾虑,但是还是要尊重藏品的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以诚相待!你的一份认可才是最重要的。

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求真务实》
国内一线拍行送拍(嘉德,保利,翰海,中贸圣佳,古天一,大羿,明石,华辰,西泠印社,崇正,华艺国际,私下交易:全国国有文物商店交易会,博物馆推荐)香港拍卖:(苏富比,佳士得,香港保利,香港嘉德)藏品征集,(上方图片)详情咨询 叶老师
征集项目: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当代书画、油画雕塑、古董珍玩、紫砂艺术、铜炉佛像、瓷板画、印章、玉器、钱币、邮票等 (犀角,象牙,青铜器不征集)
收而不研者俗,藏而不鉴者傻,以藏学师者德,以藏悟心者美,以藏缘友者雅,以藏养藏者富


张善孖和他作品的
艺术价值

汪 毅
张大千纪念馆首任馆长
汪毅捐赠张大千文献馆荣誉馆长
一级文学创作(教授)
在讲座的开篇,汪毅先生点出了此次展览举办的特殊背景——时逢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风堂”诞辰100周年,意义非凡。
张善孖、张大千昆仲二人兄友弟恭,于1925年创立“大风堂”,素有“双雄”“二髯”雅称,系中国画坛星空中的双子座,堪称今之苏轼、苏辙而表率艺坛。
作为张大千的二哥、“大风堂”核心人物之一,张善孖以“虎痴”之名传世,更以军政阅历赋能艺术创作,在抗战美术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其作品的艺术价值与精神内涵值得被重新认知与推崇。

张善孖肖像
接下来,汪毅先生梳理了张善孖兼具传奇色彩与宏大格局的人生轨迹。1882年生于四川内江的他,自幼受母亲熏陶喜爱绘画,10岁便能创作大画,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精,尤擅画虎,获 “东方艺术之杰出代表”“近代画坛一代宗师” 等美誉。
他的人生不止于笔墨,早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与黄兴等革命志士交往密切,兼具蜀军少将旅长、总统府咨议等军政职务经历,1937 年更受邀参加庐山会议,亲历抗战决策核心。这种“武功与文治”的双重积淀,让他拥有了同时代画家难以企及的视野与格局,也为其艺术创作注入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在艺术成就方面,汪毅先生重点强调了张善孖的多元创作与开拓性贡献。作为“虎痴第一人”,其画虎艺术堪称一绝,不仅豢虎、驯虎、戏虎以体察神韵,更赋予老虎“有气节”的精神内核,通过拟人化手法传递民族风骨。作为“近代黄山画派始祖”,他与张大千两度登临黄山,修路搭桥、诗画并举,编印《黄山画景》摄影集,将黄山之美传播至南洋。

张善孖饲虎图

张善孖舞双刀

黄山建设委员会合影

张善孖为中国画会数任执委,被誉为“风雅领袖”。
PART.02
丹青抗战 笔墨铸魂
《正气歌像传》1938年2月在湖北武汉展览时,不乏轰动效应:“一度展览,朝野人士颇以为我之工作能与抗战相配合。总裁且取之悬诸中央政校,鼓励诸生,吾心滋慰。”
汪毅先生讲座的核心,聚焦于张善孖作为“中华抗战美术一面旗帜”以“丹青抗战”的卓越贡献。1938 年,他牵头成立中华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并出任主席,发表抗战宣言,凝聚全国美术家力量以艺术为武器。
以虎喻“金钗”讽世,是张善孖早中期重要作品之一,始于1918至1936年,出版有若干套《十二金钗图》画册。到了抗战时期,其作品主要分为“虎(狮)威”类与“正气”类:前者如《怒吼吧!中国》,以雄狮猛虎象征民族力量,不渲染血腥却尽显同仇敌忾之气;后者如《正气歌像传》,通过历代节义英杰形象构建民族精神,被悬挂于中央政校,砥砺诸生,激励将士舍身成仁,效忠民族。此外,张善孖作品还包括以马、犬、羊等动物表现的忠孝节义所构成的“四德”类。

张善孖与《怒吼吧!中国》

张善孖与《勇猛精进,一致怒吼》

张善孖与《正气歌像传》
汪毅先生指出,张善孖一生展览逾一百场,出版画册20余种,其作品兼具艺术高度与精神厚度。与张大千相比,张善孖的艺术属于“英雄圣贤艺术”,以革命性创作彰显时代精神与民族大义;张大千则偏向“独善其身的高士艺术”,精于技法革新,二人刚柔相济、各领风骚。
张善孖的作品不仅创意独特、格局宏大,更承载着强烈的社会意识与爱国情怀,国民政府为其颁发褒扬令,于右任、何应钦等均对其高度赞誉,充分印证了他在艺术界与社会各界的崇高地位。

据不完全统计,海内外出版张善孖画册逾20种(含张善孖、张大千合作),尤以“十二金钗图”与抗战题材作品最具影响。前者体现了张善孖强烈的文化自省及社会意识,后者凸显了他的人文情操及民族大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张大千润例(左)与张善孖润例对比(右)
PART.03
张善孖作品赏鉴
在「长兄如父·棠棣护珍——张善孖、张群与张大千旷世情谊特展」现场,展出了张善孖的《出峡图》《红海图》《兰草图》《睡虎图》《黄山奇观》及《正气歌图》等精品,它们也将在中贸圣佳2025三十周年庆典秋拍中呈现,敬请期待。


张善孖 正气歌(一组14件)
字:28.5×41 cm
画:90×41.5 cm
镜心 水墨纸本

张善孖 虎啸凌云
149×82 cm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下得层严觉昨非,英雄醒悟透禅机。此身拼共山林老,不向中原逐鹿肥。戊辰夏月作,竹轩仁兄法家正之,张善孖写于大风堂中。
【钤印】善孖长寿(白)、张泽(白)、虎痴(朱)

张善孖 登临图
1931年作
118.5×52 cm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万方多难此登临,欲上青天揽日月。智澄仁兄先生法家正之。善孖弟张泽,辛未冬写于大风堂。
【钤印】张善孖(白)、虎公(白)、大风堂(朱)

张善孖 睡虎图
1925年作
53×67 cm
镜心 设色纸本
【题识】浮沉于古事,何忍独为醒。乙丑新秋,仰钦先生嘱善孖画。
【钤印】张泽(朱)
说明:“仰钦先生”即上海基督教卫理公会牧师牧师戴仰钦,与张善孖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在上海订交,遂成挚友。

张善孖 红海图
1938年作
48×58 cm
镜心 设色纸本
【题识】戊寅冬十一月二十四日,为先母曾太夫人冥诞。男远在红海,谨向故郷遥拜,想弟等居家,必能率子姪辈庆祝。遥拜后见红海南岸,高山白云西飞,写此以纪。
【钤印】大风堂(朱)、善孖(白)
说明:1938年底,张善孖在周恩来、林森、许世英等赞助下,带着自己和张大千的作品共180多件出国举办画展,募集抗日捐款。先后在法国、美国展出,前后约两年,举办100多次画展,共募得捐款20多万美元,全部寄回国内支援抗战。此作为张善孖远赴欧美途径红海时所作,张善孖“孝字当头”,在先母曾太夫人冥诞之日,不忘遥拜。

张善孖 出峡图
33×80.5 cm
镜心 水墨纸本
【题识】菲律宾群岛出峡图。廿三日晨七时,经此出峡返国,虎痴张善孖速写。
【钤印】张泽善子印信(朱)
【出版】《张善孖国画选》,第19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
说明:1938年,张善孖毅然远赴欧美,为抗日救亡奔走筹款、募捐呐喊。他辗转多国,日夜操劳,常年奔波不休,终因积劳成疾,身体日渐亏空。1940年9月,先生抱病归国,舟行至菲律宾群岛海峡时,于颠簸航程中挥笔速写眼前壮阔海景,留下旅途绝笔。然归乡未久1940年10月20日,这位心系家国的画坛志士便在重庆溘然长逝,将赤诚与风骨永远定格在岁月之中。

张善孖 黄山奇观
1932年作
131×36.5cm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岩峦并峙比穹窿,绝顶登临放眼空。隐隐江拖云外白,茫茫海泛日边红。一松接引鸿溕巧,万岫森罗气象雄。说与旁人浑未信,几番题额总难工。庵内有说也不信到者,方知岂有此,真正绝妙诸匾。壬申春二月,写黄山始信峰,虎痴张善子于大风堂中。
【钤印】张泽(白)、善孖长寿(白)、大风堂(朱)
【出版】1.《中国近代绘画(民初篇)》P105,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2.《笔墨的超越——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海派绘画》P143,上海远东出版社,2016年。
上一篇:彭传伟#秋思: 高清写真图片最新
下一篇:绘画艺术:人物不输山水的傅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