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一生以谨慎和深思熟虑著称,然而即便是他,在北伐过程中也难免犯错。每当人们回顾诸葛亮因为马谡的疏忽导致街亭失守,或者因暴雨错失捉住司马懿的机会时,都会感到惋惜。试想,如果当时诸葛亮能够带上两位具备特殊能力的将领参战,历史是否会因此改变呢?如果街亭之战有南蛮的木鹿大王坐镇,是否会轻易失守?上方谷之战,如果有乌戈国的兀突骨把守,暴雨中的突围恐怕也不会成功。虽然木鹿大王和兀突骨在当时已经战死,但如果他们能随诸葛亮一起征战北方,蜀汉的北伐很可能会取得重大胜利。司马懿怎能逃脱?如果他们跟随诸葛亮出征,历史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蜀汉丞相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时,早已有了充分的部署,计划通过援兵来守住街亭。若他当时能将南蛮的木鹿大王留在身边,街亭之战恐怕会顺利得多。木鹿大王是南蛮八纳洞部落中的一位英勇将领,他不仅武艺高强,还能吞万里气吞。木鹿大王个性桀骜不驯,常常凭一己之力挑战敌人。但在面对诸葛亮时,他却表现得极为恭敬。曾有记载,诸葛亮在平定南蛮时,亲眼见到木鹿大王骑战象的英勇姿态,感到非常佩服。木鹿大王不仅精通骑射,还拥有一种特殊能力——召唤猛兽。他手持铃铛一响,狮子、老虎、豹群、狼群等猛兽立刻奔腾而来,场面十分震撼。
诸葛亮一向深谋远虑,若能得到这样的神将相助,简直是天赐良机。回想街亭之战,马谡因疏忽,没有设置足够的防守兵力,导致魏军突袭,蜀军陷入困境,不得不弃城而逃。倘若木鹿大王驻守街亭,事情或许会截然不同。街亭地势开阔,四周群山环绕,只有一条通道。只需要按照诸葛亮的部署,在街亭前修筑营垒,埋伏伏兵,木鹿大王则可骑战象列阵,不仅能远距离观察敌军,还能灵活运用他那神秘的技能。当魏军接近时,木鹿大王只需摇铃召唤猛兽,狮虎豹狼等猛兽便会迅速扑向敌军,扰乱其阵脚。
即便司马懿再聪明,也无法躲避这些猛兽的袭击。魏军如果试图反击,也会因为猛兽的猛攻而陷入困境,最终不得不撤退。如果木鹿大王参与街亭之战,蜀军定能稳稳守住这个关键的关隘,扭转马谡失败的局面,反败为胜。
然而,尽管木鹿大王拥有强大的力量,但要战胜聪明且老练的司马懿,单靠召唤猛兽显然不够。幸运的是,木鹿大王早有应对之策,他从小便生活在丛林中,和猛兽为伍,熟知它们的习性。他清楚猛兽的攻击通常迅猛且突如其来,攻击后会迅速消失,然后再度发起攻击。正因为如此,木鹿大王的战术和街亭地形非常契合。街亭周围的山林为木鹿大王提供了天然的优势,他会命令猛兽潜伏在山林中,等待敌军来临时,猛兽们便会突然袭击,打乱魏军的阵脚,而木鹿大王自己则会带领骑兵守卫前阵。一旦魏军中计,木鹿大王就会指挥猛兽四面围攻,最终全歼魏军。
面对这样的阵容,魏军将士必定措手不及,无法组织有效的反击。即便司马懿才智过人,也难以应付猛兽的连番袭击。此时魏军只剩下败退的可能。而且,木鹿大王还掌握一种秘术,能够避开敌军的侦查,悄无声息地切断敌军的补给线,让魏军陷入长期的消耗之中。经过几次打击,魏军必定疲惫不堪,陷入绝境。
另一场北伐的失利发生在上方谷战役。当时,突如其来的暴雨让蜀军无法保持阵脚,没能抓住司马懿的机会。假如当时有乌戈国的勇士兀突骨随军征战,凭借他卓越的武艺,定能避免这一遗憾。兀突骨是草原上的英雄人物,生于风雪草原,熟知各种天气变化,无论是寒风凛冽还是风沙滂沱,他都能从容应对。在暴风雪中,他曾突破敌军的十八重雪阵,擒获敌国勇将;在风沙漫天的荒原上,他指挥骑兵大获全胜,一次又一次打破敌人的防线。
如果有兀突骨把守上方谷,暴雨中的失利绝对不会再发生。当时,诸葛亮安排重兵准备袭击司马懿,没想到突如其来的暴雨让蜀军乱了阵脚,最终未能成功。如果兀突骨在场,他必定有独到的应对暴雨的办法。兀突骨熟悉草原上的气候变化,面对暴雨,他一定会提前安排士兵们避雨,甚至在谷中点燃火把,给大军提供光明和温暖。更重要的是,兀突骨非常精通雨夜作战,他能巧妙地设置陷阱,将司马懿的军队困在谷中,让他们没有任何反击的机会。
兀突骨的战术十分独特,他不仅能在暴风雨中指挥作战,还能利用火焰和风力的结合来困住敌人。在暴雨的掩护下,他会指挥部队在周围设置陷阱和树篱,利用暴雨的隐蔽性,一举击溃敌军。魏军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中行动,必定会被兀突骨的骑兵包围,根本无法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