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3月23日,刘晓庆在南京宣传电视剧《皇嫂田桂花2》时,被记者问及对电影《花样年华》的看法。她直接评价王家卫是“过时、落伍的导演”。《花样年华》之所以这么火,是因为很多人盲从!”
刘晓庆犀利指出,《花样年华》“节奏慢得惊人”,她举例梁朝伟追张曼玉的5分钟长镜头“毫无新意”。
她认为影片缺乏原创性,“模仿《悲情城市》的旧手法”,但后者至少曾是创新。
刘晓庆最后断言“这种片子我两天就能拍完”,认为王家卫的拍摄方式“是电影艺术的倒退”。
同场演员普超英多次试图劝阻,但刘晓庆坚持表态:“不管王家卫在不在场,我都会说”。该言论引发媒体哗然,成为当年影视圈热议事件。

网友认为她敢于“祛魅”被神化的导演,提醒大众不必盲从权威。例如有评论称其态度是“拒绝为任何叙事牺牲自我”的精神解药。

刘晓庆代表的“实用主义”电影观,她强调叙事效率与大众共鸣,如《芙蓉镇》《原野》这样的现实力作,她与王家卫的“作者电影”(形式美学优先)形成鲜明对比,反映艺术评价标准的多样性。

批评者认为其言论过于主观,忽视《花样年华》在电影美学、情绪留白上的价值。部分观点认为“两天拍完”的说法缺乏对电影工业复杂性的尊重。

近年综艺节目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形象,在《一路繁花》中,她因害怕临时退出高空秋千挑战,直言“我只要瞬间不舒服就不参加”。
结合她75岁仍活跃于影坛、拒绝“优雅老去”标签的态度,被视作“自我主权”的象征。

2025年11月网友重提此事时,王家卫录音被古二揭发,导致他争议巨大!刘晓庆近期在综艺依旧活跃,但这事情的核心讨论仍围绕艺术批评的先锋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