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将军,陛下今日让人特意熬制的药已经准备好了,您快些服用吧!”宫中的一名太监端着热腾腾的汤药递到秦琼手中,恭敬地说道,随后便退了出去。然而,太监并不知道,秦琼在他离开后悄然起身,将汤药倒进了旁边的花盆里,然后又平静地躺回床上,面色如常。
秦琼是民间另一位备受敬仰的“门神”,百姓常将他的画像贴在门上,祈求家宅安宁。传说如果关羽还在世,二人必定会一较高下,实力相当。秦琼更是一位历经隋唐两朝、战功赫赫的大将军,是李世民登基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那么,为什么李世民亲自送来的治病药汤,秦琼却选择拒绝服用?其中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秦琼出生在隋朝大业年间,最初效忠于将领来护儿。来护儿对秦琼非常赏识,甚至有些“相见恨晚”的感觉,坚信秦琼未来一定会大有作为。当秦琼的母亲去世时,来护儿专门派人前去吊唁,以稳住这位有着巨大潜力的将领。 提到秦琼,他身材魁梧,力大无穷,尤其以双锏为武器,重量超过了130斤,而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重量只有80多斤,几乎是秦琼武器的一半。正因为如此,外界初见秦琼时常将他视为“莽夫”,只有来护儿看出他身上蕴藏的巨大潜力,这让许多人感到难以理解。 然而,大业末年,涿郡叛军来袭,张须陀率领的军队迎战时才发现,敌军兵力几乎有十万,而自军仅有一万。尽管多次尝试伏击和正面作战,都未能奏效,秦琼和众将士陷入了极大的困境。为了保命,他们只能选择先撤退保全自己,但四周全是敌军,粮草快用完,士气也在下降,眼看就要被困死在城中。 在这危急时刻,秦琼提出了“调虎离山计”。这个计策通常适用于敌我兵力相当的情况,而眼下敌军的兵力是自军的十倍,派出诱敌部队的风险极大,几乎等同于送死。尽管如此,没人愿意冒险,只有秦琼和罗士信勇敢地站了出来。敌军离开后,他们迅速封锁了城门,秦琼像猴子一样灵活地攀上城墙,从内部打开了城门,最终大获全胜,十万敌军中,除去一些逃兵,其他大多被俘。 这场战斗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秦琼的看法。原本沉默寡言的他,展现出了过人的智慧和胆略。然而,由于上司之间的恩怨,秦琼的仕途也几经波折。在跟随张须陀征战时,秦琼遇到了瓦岗军。面对李密的精锐部队,张须陀战败并身亡。李密看中了秦琼,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刻,秦琼最终选择了投降,转而效忠李密。 在李密的军队中,秦琼得到了重用,甚至被提拔为将军,迎来了人生的巅峰。在一次与宇文化及交战时,李密轻敌遭到伏击,众将士溃败,唯有秦琼奋勇救主,重整旗鼓,最终逆转战局。李密既惊讶又感激,把秦琼视如命,誓言战无不胜。 然而,李密因自负渐渐沉迷享乐,忽视了军务,最终被王世充趁虚而入,军队溃败,秦琼也落入了敌手。尽管他暂时效力于王世充,但很快发现此主并非良臣,于是趁乱带着数位将领投奔李唐,给李唐带来了精锐的兵力。 李渊非常欣赏秦琼,将他安排到太子李世民府上。李世民聪明过人,深知秦琼的背景复杂,因此给予他极高的尊重和信任。每当李世民亲自前线,秦琼总是奋勇当先,保驾护航。 后来,李世民欲纳名将尉迟敬德入麾下,虽然有争议,但秦琼毫不犹豫地表示:“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亲自出面接纳尉迟敬德。自此,二人并肩作战,秦琼随李世民征战四方,战胜了宋金刚,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立下赫赫战功。 然而,奇怪的是,李世民登基后,秦琼却突然病倒。李世民对他关怀备至,每日派人亲自熬药送到秦琼床前,表面上关心他,但秦琼却选择将药汤倒入花盆,拒绝服用。经过多年的战斗,秦琼深知李世民的野心和刚愎自用的性格。尽管他曾多次伴随李世民征战四方,屡立奇功,但他清楚自己声望过高,身边的人会怀疑他会再次离开。 无论汤药的效果如何,秦琼都选择拒绝服用,宁愿静卧病床,安享晚年,不再参与权力的纷争。李世民登基十二年后,秦琼最终辞世。尉迟敬德也逐渐淡出了政治舞台。这两位民间敬仰的“门神”,终究得到了相对安稳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