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卷酥、南瓜酥、虾球……很难想象,这些词语是用来形容手串的。11月6日,山西晚报·山河+记者采访后发现,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入坑”文玩圈,文玩从传统的小众爱好转变为时尚的潮玩新宠。
直播间手串热卖
太原市民胡女士,刚刚喜欢上猴头手串。最近一段时间,胡女士的空闲时间大多花在了某社交分享类平台几个比较火的文玩直播间。卷卷酥、南瓜酥、虾球、屁桃……卖家拿着一盘盘打磨成不同器型的手串在直播间售卖。直播间里,数千名消费者同时在线抢货。最夸张的时候,卖家3个小时卖出了数千条手串和数百件配件,胡女士一分不差看了全场直播,一件都没有“抢到”。“真的是秒空,链接还没有打开就显示售罄。”胡女士说。胡女士开始刷不同的直播间,就是为了买到喜欢的器型。“太‘上头’了,直播间‘抢货’都给我抢出胜负欲了。”胡女士说,自从迷恋上盘串,她先后买了10多串手串,虽然知道根本盘玩不过来,可是还是难以收手。
业内人士张先生介绍说,胡女士所说的猴头手串是文玩手串的一种,是一种以猴头核桃为原料制作而成的文玩手串。这种核桃由于表面纹路形似猴子的毛发或头部轮廓,故得名“猴头”。猴头核桃原产地为北美洲,随着移植技术发展早已引入中国。现市场上猴头核桃主要产自郑州和洛阳。除此之外,在我国吉林、辽宁、黑龙江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均有推广种植。猴头核桃经过种植、成熟、采摘、去皮、阴干、筛选、打孔、雕刻、串手串,最终售卖到玩家手中。卖家为了吸引复购,将猴头核桃雕刻成不同形状,行话叫不同器型。经过玩家长时间的盘玩,手串会由黄褐色或者浅棕色,最终变成牛津红。
文玩手串成时尚单品
“老板,有没有绿松滴流,我想配这串屁桃手串?”11月5日下午,太原市杏花岭区一家商场一楼,老板张先生正在忙着编串,不时有消费者前来咨询手串的到货情况,还有人给到手的手串搭配配饰。“给这个地方加个三通,变成个手持。”消费者小李说。小李手里拿着的是一串橄榄核,盘玩已经有一段时间。“橄榄核雕刻就是艺术品,老师傅雕的一眼就看得出来。雕刻题材也是文化的传承,这传统的手艺是有钱也买不到的。别看我年纪不大,‘入坑’3年啦。”小李边说边展示他盘了2年的橄榄核,油润光亮,让人爱不释手。
从事多年文玩行业的张先生说,之前,盘串者多以中老年人为主,这两年,盘串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随着年轻人的加入,文玩核桃的种类、器型也越来越年轻化。张先生对年轻人玩文玩表示非常理解,他说:“文玩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文玩手串往往与文化、艺术紧密相连,有的还有些历史价值。有的年轻人就对这些神秘有历史感的事物好奇,从而迷上它们。年轻人通过接触和盘玩文玩手串,能深入了解到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这也算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从业者齐女士认为,盘串文化在年轻人中流行,得益于文玩的时尚转型。传统的文玩往往给人以古板、陈旧的印象,如今的文玩设计者们巧妙地将现代时尚元素融入其中。从设计的独特风格,到不同形态的做工,无不迎合了年轻人的审美需求。“现在的文玩市场可和之前大不一样了,之前以中老年人为主,手里一串儿就够。现如今,追求时尚的年轻人手里能盘的串有十几条、几十条甚至更多,并且都讲究品相、做工、搭配。”齐女士说,很多文玩将传统的手串与时尚的金属、矿石等配饰相结合,文玩不再仅限于“玩”,成为和项链、耳环、戒指一样的功能性饰品。
“每天出门前,要搭配适合今天造型的手串儿,还要选一个手把件做我的‘上班搭子’,手上没有东西总觉得少点什么。”文玩爱好者黄女士说,文玩的乐趣正在于此,不同的搭配就有不同的心情,自己DIY也是一件趣事,自己弄出来好看的串串就很有成就感。
文玩是一种自我表达
心理咨询师吴银燕表示,传统文玩通常要讲究个“老料、包浆、油性”,人们收藏购买更看重材质是否稀缺、品相规格是否上乘、收藏价值有多高。而在如今年轻人的文玩世界里,审美与个性是否足够丰富张扬似乎更占上风。文玩不再只是私人的收藏物件,而成为一种流动性的自我表达。
吴银燕表示,文玩之所以受人追捧,本质上还是因为它首先是个可供把玩和消遣的物件儿,主打一个玩物养志。在人们反复地触摸摩擦与时间的沉淀打磨中,这个物件从原始模样逐渐蜕变成温润如玉的形态,是很治愈人心的。人们爱“养”文玩,更多的也是爱它在自己手中一点一点变化的过程。只不过,年轻人不仅盘岁月沉淀,更盘情绪价值、盘社交表达。盘玩文玩的机械重复性动作,其实提供着一种单向输出的确定性,即只要你投入一定的时间养护,它就能稳定地包浆玉化。在这种确定性里,付出就能看到收获,摩挲就会有对等的情绪价值回馈。恰是这种不被破坏的秩序感和即时满足感,对冲了现实社会的某些不确定性。这种完全由自我掌控的节奏,能让人暂时放下压力、舒缓心情。这些新式文玩,也传达着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新理解。国风元素、传统文化元素也可以以更趣味化和多样化的方式被点缀镶嵌在日常生活之中。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郭卫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