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重庆歌舞团团长、艺术总监苟晓燕:以舞为笔让诗词在舞台上“活”起来
创始人
2025-10-29 18:30:56
0

如何让陈列于古籍中的诗词“活”过来?在2025中华经典诗词论坛活动中,重庆歌舞团团长苟晓燕给出了一个动人的答案:以舞为笔。她分享了舞剧《杜甫》的创作实践,揭秘如何用流动的肢体语言,完成对古典诗词的创造性转化与传播。

打破叙事边界,活化诗词精神

“舞蹈无言,却能绘制千年诗画。”苟晓燕介绍,舞剧《杜甫》摒弃传统叙事模式,采用“双杜甫”对话结构,让老年杜甫与青年杜甫通过舞蹈对话,复刻“56岁致信24岁自己”的精神共鸣。舞台以多维空间设计呈现《三别》,顶部投影诗词原文,三组演员同步演绎核心场景,前区演员还原诗句精髓,让观众触摸到“有生命的杜甫”。

为精准传递杜甫的家国情怀与批判精神,创作团队提炼诗词意象转化为肢体语言。《兵车行》仅用肩部顿挫动作,便诠释出“车粼粼马萧萧”的沉郁顿挫;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构建诗性图景,让《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悲悯情怀具象化。

跨界融合创新,链接年轻受众

谈及传统文化传播,苟晓燕强调“创造性转化不是口号”。团队将小红书作为艺术打磨的“反馈镜”,根据年轻观众建议优化舞台动线与呈现细节。目前已完成跨界音乐剧剧本审核,计划融合王维、高适等诗人的诗词,搭配流行音乐与现场演绎,吸引年轻受众。

同时,舞剧IP正加速出海,明年将赴日本、韩国巡演,香港、澳门及马来西亚项目也在推进中。“舞蹈无语言障碍,韩国演出场场爆满,这让我们看到中华诗词的世界价值。”苟晓燕说。

坚守文化担当,传承精神内核

“年轻人追捧汉服、反复刷剧,证明传统文化深植血脉。”苟晓燕认为,诗人的灵魂与精神是吸引观众的核心。杜甫在逆境中坚守的家国情怀,与当代精神同频共振。

“我们怀着敬仰之心打磨作品,既要社会效益,也要以市场反哺创作。”苟晓燕表示,将持续探索诗词与多元艺术的融合路径,让中华经典在创新表达中永续生命力。

版权声明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枣庄市龙吟中学开展英语书法大赛 为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升书写规范度,近日,枣庄市龙吟中学举办英语书法大赛。 大赛以“规范书写,...
开放夜间自驾游不到1个月,佛山... 11月4日,广东西樵山文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公告称,西樵山夜游项目于11月6日起进行升级改造,夜间...
“升级服务+乐享优惠”引客来 ... 央视网消息:2025—2026年哈尔滨冰雪季11月7日正式启幕。这个冰雪季,哈尔滨持续升级服务力度,...
慈善艺术家风采纪实专栏 | 余... 来源:中国艺术鉴赏网 作者:柯四容 博士来集团武汉世承宏广创作团队 图 世承宏广创作团队编印的书籍图...
城市24小时 | 争夺“短剧之... 每经记者:杨欢 每经编辑:刘艳美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566007 11月5日,以“文化科技融...
北疆文化源 魅力青城韵|老牛湾... 本文转自:人民网-内蒙古频道刘艺琳 实习生邬晴秋日的呼和浩特市老牛湾,风里裹着几分黄河水的清冽。站在...
陶瓷胶的应用 设备磨损是制约生产效率与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火力发电厂的煤粉输送管道、水泥厂的旋风分离器、矿山机械的...
审美力、赏美力与鉴赏力:三者的... 作者 郭连章 在人类精神活动的广阔领域中,对美的感知、体验与评判占据着核心地位。我们常泛泛提及“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