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茶,在我们的生活中,早已超出了饮品的范畴。
长久的陪伴,让茶不止是茶,还蕴含了深厚的人文底蕴。
茶客们,除了品味茶叶本身的香与韵之外,也在传承着这份文化。
“礼”,便是其中的一部分。

茶席之间的礼仪,是一份处处周到的体贴。
平日里,与三五好友或家人小聚,泡茶喝茶大可以随心随性,图个轻松自在。
但当身处正式的茶局,或是招待尊敬的客人时,茶桌礼仪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表示尊重的礼节,能让整个茶席的氛围更愉快,让主客双方都感到舒适,也能多添几分优雅。
下面几点茶桌礼仪,总有一天能用上,不能不知道。

《2》
常用茶桌礼仪一:倒茶七分满。
人们常说,“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情意”。
茶倒七分满,首先是出于安全考虑。
刚泡出来的茶汤,温度很高,如果倒得太满,整只品茗杯会变得很烫手。
稍有摇晃,滚烫的茶汤就会洒出。
无论是主人奉茶,还是客人接茶,都极易被烫到。
而七分满的茶汤,恰好留出一段空间,便于抓取,拿取茶杯时,茶汤也不容易洒出。

其次,在传统的待客文化中,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一杯茶汤满溢的茶,有赶客之意,是非常不礼貌的,不适合出现在用来待客的茶桌上。
七分满留出的空余,也是在暗示客人慢慢品,不着急。
另外,分汤时要注意次序,一般先从左侧开始,依次为客人倒茶。
有时喝茶人数较多,为了避免茶汤不够、分汤不均,给每位客人只倒半杯也未尝不可。

《3》
常用茶桌礼仪二:递茶要拿稳。
分好茶汤后,该怎么递给客人,也有讲究。
若直接用手端茶杯,手指切忌触碰到杯口。
杯口是客人嘴唇直接接触的地方,直接用手接触,显然不大卫生。

最好用拇指和食指轻捏杯身,中指托住杯底,递茶更稳。
否则,奉茶时茶汤洒出,滴滴答答地落在茶桌上,也有碍观瞻。
此外,也可以用茶夹来夹取品茗杯,或者为每个杯子配一个小杯垫。
奉茶时,将茶杯置于杯垫上,然后双手端起杯垫奉茶。
双手奉茶,不仅姿态端庄、表示对客人的尊重,还能有效防止茶汤洒出。

《4》
常用茶桌礼仪三:及时换茶。
作为主人,在待客时,需要时刻关注茶汤的浓淡变化。
当一泡茶的滋味明显变淡时,应当及时换一泡新茶。
让客人长久地喝寡淡无味的茶汤,会显得主人太小气、不周到。
及时换茶,也是在向客人表示:我又续上了一泡新茶,我们可以接着聊、接着喝。

此外,如果喝茶过程中,有新朋友加入茶局,也应该立刻换上一泡新茶,以表欢迎。
如此,新来的客人也能更快地融入氛围。
当然,若是名贵的茶叶,只喝了两三泡,换掉就太可惜了。
这种情况下,稍作解释,大家也都能理解。

《5》
常用茶桌礼仪四:闻香要注意卫生。
礼尚往来,主人家给予尊重,客人自然也不能随心所欲。
作为客人,在茶桌上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正式冲泡前,主人一般会先温杯烫盏,烫洗茶具的同时,也能提高茶具的温度,便于激发干茶香。

温杯后,将干茶投入盖碗,轻轻摇晃后便可揭盖闻香。
无需大开碗口,只需微微揭起盖碗的一角,轻嗅一两次即可。
闻香时,鼻子不能凑得太近,更不能对着盖碗内吐气、说话。
否则,个人气息呼入碗中,非常不卫生。
闻香完毕,可以简单夸赞茶香,表示对主人的肯定。

《6》
常用茶桌礼仪五:小口品茶。
当主人奉上茶汤,作为客人,我们要小口慢饮,细细品味。
一饮而尽,则为牛饮,如八戒吃人参果一般,囫囵吞枣,尝不出滋味。
茶席之上,喝茶重在“品”,品茶香、品茶味。
小口细品,仔细体会,才能品出一款茶的美妙韵味。

一些资深茶友,还会用“啜”的方式品茶,更细致地体会茶汤风味。
认真品茶,是对好茶与主人的基本尊重。
品茶之后,也可以大大方方地聊一聊自己的感受,或者夸一夸主人家的冲泡手法。
简单的互动,也能维系起深厚的情谊。

《7》
有人说,这些繁文缛节,就是品茶时的束缚。
但村姑陈以为,这些礼仪,在帮助我们表达尊重。
独自一人在家喝茶,当然可以随性而为,怎么舒服怎么来。
但若是待客的主人,或是受邀参加茶局的客人,就不能太过随意。
懂这些礼、行这些礼,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能让自己舒心。
茶桌礼仪看似繁琐,但若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体贴,自然而然地就能做好。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5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