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句诗出自宋代词人杨洪的《临江仙》,它表达了英雄的兴衰以及历史的更替。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结拜成义兄弟,开启了属于他们的传奇故事。那个时候,关羽和张飞已经是非常有名的武将,武艺高强,勇猛异常。
然而,如果我们回顾他们的早年生活,会发现他们并非一开始就如此出色。刘备只不过是一个织席贩履的小商人,关羽当时以卖绿豆为生,而张飞则是一个普通的卖猪肉的摊贩。那么,为什么他们后来能在历史的舞台上成为叱诧风云的英雄呢?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小说,当然使用了许多文学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其中“欲扬先抑”是一个常见的手段。因此,在真实的历史中,关羽和张飞的成长经历可能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传奇。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他们在历史中的真实面貌。 东汉末年,董卓篡权,天下各地的诸侯纷纷联合起来讨伐他。在汜水关前,诸侯们与董卓的先锋将领华雄对峙,紧张的局势一触即发。第一个出战的是勇猛的俞涉,但与华雄交手不到三回合便被斩杀。接着,韩馥麾下的潘凤也上阵,但同样不敌华雄,被斩杀。十八路诸侯为此震惊不已。 就在大家都为之惊愕时,一个身高九尺、胡须长达二尺的大汉出现在众人面前,他就是关羽,刘备的义兄。虽然当时关羽只是一个马弓手,但由于袁术的不重视,他并未受到重用。幸运的是,曹操及时出手,倒了一杯酒为关羽壮行。当时,关羽说了一句:“酒先放在那儿,我去去就来。”就在众人还为他捏一把汗时,关羽竟然提着华雄的人头回来了,他毫不犹豫地把华雄的头丢到地上,一饮而尽曹操的酒。 华雄的死,使得李肃赶紧去向董卓报信。经过商议,董卓决定派遣李儒和吕布率领二十万大军迎战。然而,吕布却先行带领三千铁骑到城下叫阵,手持方天画戟,骑坐的赤兔马气势非凡,令所有在场的诸侯都为之震惊。接下来,方悦出城迎战,但在不到五个回合的交锋后便被吕布一戟刺杀。穆顺和武安国随后出战,同样被吕布斩杀,吕布的武力可见一斑。 不久后,公孙瓒挑战吕布未果,险些被吕布斩杀。就在此时,张飞登场,他怒斥吕布为“三姓家奴”,气氛瞬间紧张起来。两人展开了激烈的对决,张飞与吕布足足打了五十多个回合,虽然张飞逐渐处于下风,但关羽及时支援,两人联手与吕布激战了三十回合,依然没能将吕布击败。最终,刘备亲自出马,三人联手围攻吕布,吕布终于体力不支,逃回了自己的家中。 这些场面无疑是《三国演义》中最经典的时刻之一,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都堪称英雄壮举。然而,这也引发了一个问题:为何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明明没有显赫的武功背景,却能够迅速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超级英雄,甚至比许多老将还要强? 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其实很简单。古代河北北部多为边疆,生活条件艰苦,盗贼和游牧民族的威胁使得当地民众的生存环境十分严酷。在这样的乱世之中,能够活下来的人,往往都是身体强壮、勇猛无畏的。刘备、关羽和张飞分别来自涿郡和河东郡,作为边郡之人,他们的成长环境注定了他们不可能是普通的文弱书生。 在那个时期,河北北部的鲜卑、乌桓等部落经常入侵,边境战事不断。生死存亡之际,身强体壮、勇敢无畏的人自然更容易生存下来。正如马超那样,他从小在西凉战乱中成长,若没有过硬的武艺,很难在那种环境中生存下去。这也是为何在汉唐时期,许多英勇的将领纷纷涌现,因为在那种环境下,生存的法则便是“适者生存”。 除了生存环境的压力,天赋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关羽、张飞和刘备三人都有着出众的身体素质。比如关羽身高八尺,张飞也是一位身材高大、体力非凡的汉子。相比之下,吕布的身高则更加惊人,约为东汉末年度量衡标准下的2.3米,这在冷兵器时代无疑是巨大的优势。 尽管《三国演义》将刘备描绘成一个从事织席贩履的小商贩,关羽则是一个卖绿豆的,而张飞是屠夫,但《三国志》中的史实记载却有不同的说法。刘备虽然出身贫寒,但他来自涿郡,那个时期的生存环境相当艰苦。史书中并未将刘备的出身简化为织席贩履,实际上他年轻时已经是一个小头目,与当地黑帮的头目关系密切。历史上曾提到,涿郡的巨商苏双平还曾资助过刘备,这样的背景表明刘备并非完全是一个无所依托的小人物。 至于关羽的背景,史料中也有记载。关羽早年因杀人逃亡,最后来到了涿郡。他所杀的那个人是地方上的一个恶霸,关羽成功突破了恶霸的保镖,最终斩杀了他。这一战的成功使得关羽声名鹊起,证明了他早期就具备了非凡的武艺。 至于张飞,他并非普通的屠夫。事实上,张飞出生在涿郡一个豪门之家,家族背景相当显赫。为了保住家族的产业,他从小就开始学习武艺,并结交江湖人士。张飞的妻子还是夏侯霸的堂妹,夏侯霸是夏侯渊的儿子。张飞通过这些关系,接触到了更广阔的江湖世界,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刘备,并与刘备共同建立了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