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畅,艺术工作者,从事雕塑和绘画创作,作品大多取材于城市生活与日常体验。2018年,加入民间非盈利组织“速写广州”,开始进行「城市速写」的创作实践。
城市随机观察第29期,跟随豆瓣友邻刘畅畅@hosannalau的作品,走进她用色彩与线条构建的“写生城市”。


从黑白到色彩
刘畅畅本科就读雕塑专业,艺术创作自然从雕塑开始。雕塑以外,她对绘画也颇有兴趣,绘画创作初期,由于专业课程安排,较少接触色彩,同时出于对“黑白画艺术家”比亚兹莱的喜爱,她的绘画作品多以黑白对比风格为主,用线条和留白勾勒出城市空间和生活场景的局部特写,其中复杂的细节呈现让人印象深刻。
奥伯利·比亚兹莱是19世纪末英国插画家,以极具冲击力的黑白画风闻名。他的作品线条精炼流畅,黑白对比强烈,充满唯美、颓废与诡谲的戏剧性,他风格化的艺术深远影响了后世插画、设计和装饰艺术领域。
雕塑作品
早期的黑白对比风格作品
早期的黑白对比风格作品
因为喜欢色彩丰富、有气氛的画面,刘畅畅陆续尝试水彩和其他创作工具及绘画风格,让作品从单一的「黑白」走向「色彩」。2018年,机缘巧合下,刘畅畅加入民间非盈利组织“速写广州”,开始进行城市速写的创作实践。
“速写广州”是国际性非盈利组织“Urban Sketchers”的一个地方分支,由广州本地热爱绘画的志愿者发起和管理,参与者来自各行各业,大家纯粹因对绘画和广州这座城市的热爱而聚集在一起。
水彩风格写生作品
「速写广州」
“城市生活”是刘畅畅绘画创作的核心表达。2018年她加入“速写广州”后,重新观察并用画笔描摹自己出生、成长的城市,尤其聚焦那些仍然保留“老广味”的街区场景——蜿蜒延伸的石板路,刻满岁月痕迹的骑楼廊柱,还有在时光中静静伫立的古建民房。她的每一幅作品,都为广州定格了某一个时期的独特样貌,成为不可复制的时光切片。
拥有历史建筑、百年老树的「同庆四街」
1936年建成的「牛奶厂街」
1938年广州造纸厂建成后陆续投产、扩建的「纸厂小区」
在「速写广州」系列作品创作期间,刘畅畅并未预设宏大的创作计划,她重新游走这座城市,画下那些被她收入眼底的“城市画面”——广州新城区前沿现代,旧城区独具广味特色,这座城市人来人往,每个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见证变迁。绘画是她擅长的方式,“速写”广州的过程中,她的绘画风格也随之变化与突破,只为更好地探寻、留存这座城市的样貌与记忆。
2010年与广州亚运会同期向市民开放的「花城广场」
「北京路」
「广州日报社」视角的珠江和广州塔
另一种城市对话
“旅行”与“写生”,是刘畅畅眼中观察城市的最佳组合。她也曾尝试用摄影记录旅途,但绘画的记录方式让她觉得更为特别,绘画为记录赋予了温度与个性——“只有画过了,才会有充实与满足感。”
旅行摄影作品
「旅行写生」是与城市的深度对话,写生时她会格外留意建筑的构造与细节,线条、光影、纹理都会刻入记忆,对旅途的印象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深刻且清晰的记忆。旅行写生时,刘畅畅会准备固体水彩等轻便、快捷的工具,到达一座陌生城市,会首先思考“手头的画材如何能更好地表达出这个城市场景的个性与气质”,因此在绘画过程中,新的画法和创作工具也常常冒出来,她也乐在其中。画多了,便理解「写生」不是复制,是对眼前场景的「再创作」。
扬州「文昌塔」
晋江·梧林「朝东楼」,建筑没有深入考究,看起来十分气派
潮州「广济桥」,比较复杂,思考了好久才动笔
刘畅畅去过许多陌生城市进行「旅行写生」,行前准备简单随性,看过当地的照片和攻略,有大致了解即可出发——由于地点、天气、时间等原因,许多“事先计划”的写生都无法实现,真正落在纸上的反而更多是“碰巧遇到”。也许正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她很少提前了解目的地的历史、建筑,更喜欢旅行结束后根据自己观察到的兴趣点再进行深入的了解。
槟城·乔治市,把房子刷成紫色,然而又能与其他建筑如此和谐相融,令人称奇
上海「大夫坊」,刘畅畅前去写生时即将拆除的“全上海最烂的房子”
法国·游记书画艺术节
2024年,刘畅畅受邀到法国布列塔尼地区参加「书画游记」主题艺术节,在主办方的华人老师带领下,在只有4000多居民的Ponts-Scorff小镇进行了两周的写生作品储备。
这座堡垒一般的建筑,看着是些军事防御设施遗址,在德军潜艇基地对面
Saint-Cado,风景很美,水中小块陆地上立着个可爱的小房,宛如一个白色小盒子
这个滩涂上的风景,叫“破船的坟墓”,故意把废弃船只扔在此任其腐朽融入自然
写生结束后,刘畅畅与其他参与「书画游记」写生的艺术家们还有十余位当地艺术家齐聚蓬夫斯科,举办了为期三天的「游记书画艺术节」。除了小展厅,市政广场上立起两顶大帐篷,每位参展艺术家各自经营自己的摊位。平日冷清的广场在艺术节期间好像“平地冒出了许多人”,路边上停满汽车,非常热闹。在环境优美的法国小城镇,总有各种小画廊、小展览、艺术节、音乐节等艺术活动,看着不气派,但总会吸引周边居民驱车前往,艺术对于法国人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剂。
看档时顺便记录一下市集场景
艺术节期间有一些workshop,刘畅畅随队速写一处陶瓷作坊,带队是一位85岁大爷,画功深厚,年轻时经常航海,出版了好几本在摩洛哥的写生手帐画册
比利时&荷兰
今年,刘畅畅经由法国前往比利时、荷兰进行「旅行写生」。为躲避炎夏,放弃南法而往北抵达布鲁塞尔,没想到比利时也是连日高温、天气干燥,光影虽美,但过于晴朗的天空因少了云的装饰而变得单调。不过在欧洲写生的体验绝佳,路边常有椅子,也没什么好奇围观的人,偶有驻足观看者,保持距离赞美一下便离开。他们大概对写生者早已见怪不怪,毕竟街道、建筑都已被画了千百年。
Grand Place,哥特建筑非常复杂繁琐,要忽视很多细节
位于布鲁塞尔东南边的小镇迪南,景色优美,作为曾经的“兵家必争之地”,山顶上有军事要塞遗址
被誉为“比利时最美城市”的布鲁日,随着巴士进入市区,沿路所见皆美景,游船在红砖建筑间的河道上穿行
羊角村,房子稍显新且工整,于画者而言,古朴老旧更艺术
「时光容器」
刘畅畅的写生作品上常常标注日期、地点、天气、经历、心情等信息,这些文字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是写生作品的延伸。她偶尔翻看以前的作品,仿佛在看别人的人生,她意识到很多想法早已随着时间变化而改变,每当这时,画上记载的文字信息就承载了“补充”和“追溯”记忆的作用。
与摄影、文字等方式相比,「城市速写」是独一无二的,古往今来写生的画家数不胜数,每位画家都风格迥异。在全民“摄影”的时代,“记录”变得极度方便和简单,但刘畅畅仍然想用「城市速写」这种“慢一点”的方式,留下一些无法被他人复制的记忆。
《画游记》明信片
未来,刘畅畅还会前往更多城市「旅行写生」,去过三次但没留下一张画的北京和还想再去的避暑胜地青岛都已经加入「旅行写生」清单。
🎁有奖互动
留言分享写生,另一种城市对话
我们将抽出1位朋友
送出「友邻moment限定帆布包及透卡」
©️内容及图片授权:@hosannalau
©️专栏介绍图设计:@文明向上
©️转载: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友邻moment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邮件fest@doub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