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史自强 施 芳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少先队员参观清华园车站旧址。 中关村第一小学供图
颐和园益寿堂。 王海欣摄
北京香山双清别墅六角红亭周边景色。 香山公园供图
资料来源:河北省文物局 制图:汪哲平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纪念馆。 平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3月25日清晨,一行人在清华园火车站下车,之后进驻香山。
2024年3月,由京冀两地文物局联手打造的“进京赶考之路”革命文物主题游径全线贯通。主题游径包括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河北省唐县淑闾村、党中央进京前毛泽东住所纪念址、涿州火车站、清华园车站旧址、颐和园益寿堂、双清别墅7处重要点位,展现了京冀两地红色文物保护利用的最新成果。主题游径开通一年来,北京河北两地持续合作,全面强化沿线点位文物保护利用,携手带领游客重温初心、感悟初心。
——编 者
春日里的西柏坡,鲜花芬芳,松柏苍翠。河北平山县西柏坡纪念馆是“进京赶考之路”革命文物主题游径的第一站。站在广场中央,目光所及之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大书记”铜像,铜像前方,可见“西柏坡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西柏坡是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党中央进京‘赶考’启程地。”西柏坡纪念馆第九展室的一个重要板块是“进京‘赶考’”,讲解员正向游客讲述着“赶考”的故事。
寻访红色印记
河北保定市唐县的淑闾村,是唐县文物保管所所长苑永涛过去一年常去的地点,这里也是主题游径的第二站。1949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从西柏坡启程前往北平途中曾留宿淑闾村,问土改、察民情。在苑永涛带领下,记者来到村史馆,“纪念毛主席‘进京赶考’夜宿淑闾村专题展”于2024年8月正式开展。“短短几个月,这里已经接待游客上万人次。”淑闾村党支部书记李国敏说。
保定涿州市三义小学院内,坐落着“党中央进京前毛泽东住所纪念址”,是主题游径的第三站。涿州市博物馆馆长、该纪念址负责人郝伯洋介绍,这里是毛泽东进京前在涿州的住处。“去年,我们对这里的‘赶考精神 永放光芒’展览重新布展,从重点介绍纪念址拓展到整个‘赶考’路,还新征集了一批文物,内容更连贯丰富。截至目前已接待参观群众6万余人次。”郝伯洋说。
展览新征集的文物中包括一张1949年涿县至清华园火车票的原件。而距离涿州70多公里外北京海淀区的清华园车站旧址,2023年经过修缮对外开放,在售票窗口旁设置的电子装置上,游客可以打印一张类似的“车票”。两张车票,见证了1949年中共中央“赶考”行程与京张铁路——中国人主持勘测、设计、施工并负责运营管理的第一条铁路的时空交汇。
复现历史原貌
1949年3月25日清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清华园火车站下车。当晚,在颐和园益寿堂宴请已先期到达北平的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
益寿堂“进京赶考之路”专题展览,特设晚宴场景复原区,再现了这一历史场景:两张圆形餐桌,摆放着驴打滚、艾窝窝、豌豆黄、芸豆卷、小窝头等面点和餐具,静候嘉宾到来。
“目前摆放的小吃,是依据相关记载推断而来。当时颐和园没有伙房,工作人员就临时到街上买了一点食物,均为老北京传统小吃。”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殿堂队副队长郜峰介绍。
展板上,《黄炎培日记》《沈钧儒年谱》里的段落,均记述了这场晚宴,当晚大家畅谈至深夜。
双清别墅是主题游径的最后一站。如今,双清别墅按1949年中共中央在香山时期的原貌进行修缮,大到毛泽东同志的办公桌、沙发、警卫处的吉普车等,小到一根铅笔、一盒火柴等,都是经过反复斟酌、比对,最终确定的。
双清别墅内有一座六角红亭,当年毛泽东在工作之余,会到亭子里坐坐。1949年4月的一天,毛泽东正在六角红亭阅读刊载“南京解放”消息的报纸。在场的摄影师徐肖冰打开照相机,按下快门,一张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诞生了。如今,这座亭子里的藤桌、瓷鼓,都根据卫士长李银桥的回忆进行了复原。
书写协同答卷
“进京赶考之路”革命文物主题游径也见证着京冀两地的协同合力。
2024年,正值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进京“赶考”75周年。西柏坡纪念馆联合河北省涿州市博物馆、北京市海淀区博物馆、北京市香山公园管理处等多家单位共同举办“进京‘赶考’——纪念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往北平75周年”专题展。
此次展览展出的54件展品中,有42件是首次对外展出。如毛泽东在西柏坡使用的褥子、辽沈战役期间颁授的立功证书等。“展览实现了在特定主题下,不同地域文物资源的有效整合,打造了馆际交流与合作的成功范例。”河北省文物局总工程师孙晶昌介绍。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一条革命文物主题游径激励着人们来到纪念地追忆初心,汲取前行动力。“‘进京赶考之路’革命文物主题游径是京冀两地系统性整合革命文物资源的合作范例。两地通过建立‘进京赶考之路’革命文物保护协同机制,促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跨地域、跨领域交流与合作,推动革命文物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激励人们奋力走好新时代赶考路。”北京市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李粮企说。
推动文物活化
步入位于西柏坡纪念馆内的文创空间,仿佛置身于一个对历史可感可知的新颖时空,一件件设计新颖的文创产品,融合了红色文化、历史记忆和现代设计,让革命旧址“开口说话”。
文创空间内,一台手摇凸版印刷机吸引了不少人。“游客们亲手摇动转轮,现场印制出一份西柏坡时期的老报纸,在体验革命年代的激情与热血的同时,也留下一份属于自己的时代印记。”西柏坡纪念馆副馆长段彦峰说。
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流动起来。在位于涿州市的党中央进京前毛泽东住所纪念址,涿州市博物馆开展“探寻红色历史 重温赶考初心”研学游。研学看什么?在纪念址内,当地不仅以文字、图片、视频、文物、蜡像等方式,多维展现了进京赶考的主题,同时还重现了毛泽东等领导人进京前的真实住宿场景,让人身临其境,与历史对话。
在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宣教处处长胡振江看来,主题游径的形式强化了赶考精神的时代化表达。“主题游径‘串珠成线’的方式系统还原历史场景,让参观者沉浸式体验‘赶考’历程,不仅提升了对不可移动文物的整体保护水平,还通过‘革命文物+旅游’模式,赋予革命旧址新的生命力,推动了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胡振江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06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