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王朝来说,民心稳了,统治才稳妥。而稳定民心很重要的渠道,就是能办实事的官员。毕竟天高皇帝远,官员才是和老百姓最直接打交道的人。为了能培养出廉洁办实事的官员,各个朝代有不同的风格,其中以明朝和宋朝最具代表性。
宋朝的政策就是“高薪养廉”。这个政策的原理就是,官员贪污是因为钱给得不够,一旦接触到钱自然克制不住自己了。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宋太祖是武将出身,兵变称帝。所以他特别排斥武将,重视文官,更是喊出了“刑不士大夫”的口号。
明朝的的政策就是“重典治国,以吏为先”。明朝对待贪官的政策只有一个,就是重刑伺候,统统杀光。朱元璋在位期间还规定“官吏贪赃六十两银以上者,枭首示众。地方官危害百姓的,允许当地百姓绑缚赴京陈诉”。官吏要是贪污60两银就要被斩首示众,而且允许地方百姓绑起来送到京城告御状。60两究竟值多少钱,朱元璋要立下斩首这么重的刑法呢?
为了震慑贪官污吏,朱元璋没啥在刑罚上下功夫。朱元璋发明了各种恐怖的刑罚,让人听了都头皮发麻。比如说“剥皮揎草”的刑罚,这种刑罚就是把犯人的皮活活剥下来,这还不算恐怖的。朱元璋还让人往人皮里面塞满稻草,伪装成真人的样子,然后挂到衙门门口,以此警告官员不要贪污。除了“剥皮揎草”,还有“锡蛇游”的刑罚。这种刑罚就是把锡融化,犯人要喝下滚烫的锡汁,可想而知死的时候有多痛苦。
除了刑罚严苛,朱元璋还开创锦衣卫制度和举报制度。锦衣卫日夜探查官员的情况,有多恐怖呢?官员吃了什么饭菜,老婆孩子说了什么话,朱元璋都一清二楚。因为相互举报而入狱的贪官也不少,如果你举报同僚成功,能获得不少赏金。
在如此严格的规则,好残忍的刑罚之下,朱元璋前前后后杀了大概有15万贪官。即便如此,贪官似乎还是杀不尽。“朕自即位以来,法古命官,布列华夷,岂期擢用之时,并效忠贞,任用既久,俱系奸贪。朕乃明以惠章,而刑责有不可恕。以至内外官僚,守职维艰,善能终是者寡,身家诛戮者多。”朱元璋杀了这么多人,忍不住感叹,贪官怎么就杀不尽呢?
贪污60两银钱,朱元璋就要斩首贪官。如果你知道60两银钱值多少钱,你就明白贪官为什么杀不尽了。60两银钱值多少钱呢?据史料记载,正德初年金陵的物价是这样的,买一斗大米要花40文钱。一两白银相当于1000文钱,那么贪污的60两银钱能买1500斗大米。明朝一斗大米相当于现在14斤,也就是说,60两白银在现代只能买21000斤大米。如今大米的价格在4元左右浮动,2.1万斤大米放到现在相当于8.4万元。也就是说,60两银钱,在现代也就值8.4万元。
官员们为了8.4万元就铤而走险,愿意冒着杀头的处罚而去贪污,这放在现代是不敢想得。现在的贪官查出来贪污的金额哪个不比这多,而且刑罚也没有那么重,最多关牢里面蹲几年。
可想而知,明朝的官员平日里有多穷,才会为了8.4万就铤而走险。
万历年间的《宛署杂谈》记载,在明朝一个知县,一年的工资也就45两白银,换算下来,一个月也就三千块,这要放在现代应该没人愿意去当官了吧。明朝的官员要是知道宋朝官员的工资,估计要羡慕的留口水了。宋朝一个很低级的小官,每月有2万元左右,而且养老福利很好。看到这里,大家应该不难理解,为什么《水浒传》中,杨志宁愿老实去当官,而不愿意和梁山上的兄弟们“大秤分金银”了吧?毕竟当官的福利太好了,即便是小官也比落得梁山草寇要好啊。
明朝公务员是工资太低了,即便刑罚很重,贪官还是层出不穷。宋朝公务员则是工资太高了,加上刑不上大夫,官员们敢肆无忌惮的贪污。对于官员的薪酬政策,你觉得是像明朝一样狠狠罚,还是要像宋朝一样“高薪养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