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和煦,童心跃动。10月8日,位于璧山中医药特色文化街区的渝好空间不时传来讨论声,一场由团区委、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河边镇文昌社区青少年之家、璧泉街道养鱼社区青少年之家联合主办的“非遗体验·童心传承”创意手工活动在此温暖上演,为四十余名青少年开启了一段触摸传统、体验非遗的奇妙旅程。

活动在淡淡的竹香中拉开帷幕。竹编体验区内,青年志愿者手持一根竹条,缓缓讲述竹编跨越千年的历史故事,手把手为大家传授挑、压、编等核心技法。孩子们听得入神,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不时举起小手追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随后,孩子们纷纷动手尝试。在志愿者细致引导下,孩子们化身小小“非遗传承人”,灵巧的手指不停穿梭于竹篾之间。不一会儿,一个个挂着小铃铛的竹编风铃就陆续完成了。孩子们兴奋地举起自己的作品,相互展示,仿佛亲眼见证了古老技艺在指尖流淌出的魔法。
“真没想到,一根普普通通的小竹条,最后能变成这么精美的物件。”刚完成竹编制作的廖紫琪兴奋地向小伙伴展示自己的成果,小手摩挲着作品,爱不释手:“以前总觉得竹编挺简单的,亲手试了才知道,每一道工序都要耐心和细心,不得不说古代的匠人们太有智慧了!”

相较于竹编区的静谧与专注,皮影制作区域则充满了色彩的碰撞与创造的激情。听取完皮影戏“红忠黑刚白奸”的独特角色密码后,孩子们立刻化身“色彩魔法师”,手持画笔,为自己选定的皮影角色精细上色。待颜料干透,他们小心翼翼地将皮影的各个关节部件串联起来。头颅、躯干、四肢……在巧手拼接下,一个个平面形象瞬间被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当完成的皮影角色在投影仪前被灯光点亮、舞动起来时,孩子们的脸上绽放出惊喜与自豪的笑容。
据悉,此次活动不仅锻炼了青少年的动手能力与创造力,生动呈现了“活态”文化遗产的魅力,更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孩子们对非遗文化的认同与热爱,使古老技艺在童真的浸润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记 者:朱大亮 郭延松(实习)
编 辑:曹云飞
初 审:尚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