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一杯红梅碧螺春 苏州茶农以梅花“点睛”春茶
创始人
2025-03-13 20:19:52
0

三月的苏州洞庭东、西山,漫山茶树已抽出嫩绿新芽,茶农们穿梭在晨曦薄雾中,指尖翻飞采摘今春第一捧碧螺春。而在当地的茶园里,茶农们为传统茶香添了新意——将枝头未谢的红梅小心摘下,与窨制好的碧螺红茶混合,任花香与茶香彼此浸润。这一被称作“红梅碧螺春”的创新茶饮,以清冽梅韵点睛春茶,成了今年茶季里的一抹亮色。

3月11日清晨,茶园浮动着淡淡梅香。成片的碧螺春茶树间错落栽种着数十株红梅,玫红色的花瓣随风飘落,沾着露水的茶青更显鲜嫩。“梅花花期短,和碧螺春采摘期重叠不过十来天,这时候采梅入茶,香气最浓。”金庭镇的茶农邹光旗将清晨采下的红梅摊晾在竹匾上,手指轻捻花瓣检查湿度,“花瓣要半干,窨茶时才不会发涩”。

制作“红梅碧螺春”的关键在于窨制。邹光旗将两斤碧螺红茶与一斤新鲜红梅花瓣混合,均匀铺在竹匾上,覆盖纱布后静置在阴凉通风处。“茶叶像海绵,能吸足梅花的甜香。”他解释,窨制需持续一整夜,确保花香均匀渗透。次日清晨开窨时,原本乌润的茶叶已染上淡淡绯色,梅香与茶香交融成一股清冽的蜜韵。

这一灵感源于邹光旗的“突发奇想”。“老一辈常说‘梅花香自苦寒来’,但梅花的香能不能‘留’下来?”他尝试将烘干的梅花拌入茶叶,却发现高温破坏了花香的层次。反复试验后,他改用窨制工艺,让红茶在常温下自然吸附鲜梅的香气,后续再进行烘干,既保留梅花清冷的风味,又不掩盖碧螺春特有的果香。

‌事实上,梅花做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并且在明清时期尤为盛行。明朝刘基在《多能鄙事》中描述了梅花茶的制作过程:在梅花将开时,清晨摘取半开的带蒂花朵,按一层花一层盐铺好,密封后放置阴处。次年取用时,用沸水冲泡,花香四溢,香美异常‌。此外,宋朝林洪在《山家清供》中记载了另一种梅花茶的制作方法,使用含苞待放的梅花,以蜡封存,夏月用热水冲泡,花香四溢‌。

不仅在茶园中,记者发现,在以梅花出名的光福香雪海景区,梅花茶也深受市民喜爱。在一家精品菜馆的梅花宴上,以碧螺春、梅花、松实、香橼丝为料做成的三清茶尽显风雅情趣;景区将梅花与茶结合,做成了方便携带的梅花红茶礼盒。“借香不留形,这是梅花茶的精髓所在,将梅花与碧螺春融合,也是巧妙运用了碧螺春自带花果香的特点。”邹光旗说,未来将进一步优化工艺,为碧螺春的创新增添新思路。

(编辑:晚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光影艺术|透光设计打造流动艺术... 总觉得家缺了点灵动的美感?万家丽家居建材广场的惠达卫浴、方太电器、喜临门床垫,用透光设计让光影在空间...
夏有凉风在冰城|在这里,看一场... 本文转自:人民网-黑龙江频道 人民网哈尔滨7月10日电 近日,哈尔滨太阳岛冰雪艺术馆开馆,为游客带来...
原创 一... 日本全面入侵中国以后,为了保卫祖国,许多战士加入了八路军参与抗日战争。在1942年的一支八路军队伍中...
原创 日...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突袭珍珠港,美国驻扎在珍珠港的舰队对此毫无防备,损失惨重。 珍珠港...
原创 中... 1958年,粟裕因为某些原因离开了总参谋长的岗位,从此离开了一线军队。然而这位百战将神虽然身不在军队...
原创 史... 提到三皇五帝这个词,很多人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因为这是号称华夏始祖的八个人,而他们都是谁。似乎也不用我...
原创 王... 吸取苏联的经验,毛主席开始重视“接班人”的问题,尤其是“九一三事件”,对主席的打击很大。 毛主席不再...
原创 邓... 邓小平的军事谋略思想既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又是毛泽东思想的拓展,其中包含内容极其丰富的军事科学理论。...
原创 聊... 作者:赵心放 洪武之治、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为明代历史上的三大盛世。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仁宗...
原创 善... 史上著名的科学家都是怎么成功的?今天我们介绍的元朝科学家郭守敬告诉我们,要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