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一杯红梅碧螺春 苏州茶农以梅花“点睛”春茶
创始人
2025-03-13 20:19:52
0

三月的苏州洞庭东、西山,漫山茶树已抽出嫩绿新芽,茶农们穿梭在晨曦薄雾中,指尖翻飞采摘今春第一捧碧螺春。而在当地的茶园里,茶农们为传统茶香添了新意——将枝头未谢的红梅小心摘下,与窨制好的碧螺红茶混合,任花香与茶香彼此浸润。这一被称作“红梅碧螺春”的创新茶饮,以清冽梅韵点睛春茶,成了今年茶季里的一抹亮色。

3月11日清晨,茶园浮动着淡淡梅香。成片的碧螺春茶树间错落栽种着数十株红梅,玫红色的花瓣随风飘落,沾着露水的茶青更显鲜嫩。“梅花花期短,和碧螺春采摘期重叠不过十来天,这时候采梅入茶,香气最浓。”金庭镇的茶农邹光旗将清晨采下的红梅摊晾在竹匾上,手指轻捻花瓣检查湿度,“花瓣要半干,窨茶时才不会发涩”。

制作“红梅碧螺春”的关键在于窨制。邹光旗将两斤碧螺红茶与一斤新鲜红梅花瓣混合,均匀铺在竹匾上,覆盖纱布后静置在阴凉通风处。“茶叶像海绵,能吸足梅花的甜香。”他解释,窨制需持续一整夜,确保花香均匀渗透。次日清晨开窨时,原本乌润的茶叶已染上淡淡绯色,梅香与茶香交融成一股清冽的蜜韵。

这一灵感源于邹光旗的“突发奇想”。“老一辈常说‘梅花香自苦寒来’,但梅花的香能不能‘留’下来?”他尝试将烘干的梅花拌入茶叶,却发现高温破坏了花香的层次。反复试验后,他改用窨制工艺,让红茶在常温下自然吸附鲜梅的香气,后续再进行烘干,既保留梅花清冷的风味,又不掩盖碧螺春特有的果香。

‌事实上,梅花做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并且在明清时期尤为盛行。明朝刘基在《多能鄙事》中描述了梅花茶的制作过程:在梅花将开时,清晨摘取半开的带蒂花朵,按一层花一层盐铺好,密封后放置阴处。次年取用时,用沸水冲泡,花香四溢,香美异常‌。此外,宋朝林洪在《山家清供》中记载了另一种梅花茶的制作方法,使用含苞待放的梅花,以蜡封存,夏月用热水冲泡,花香四溢‌。

不仅在茶园中,记者发现,在以梅花出名的光福香雪海景区,梅花茶也深受市民喜爱。在一家精品菜馆的梅花宴上,以碧螺春、梅花、松实、香橼丝为料做成的三清茶尽显风雅情趣;景区将梅花与茶结合,做成了方便携带的梅花红茶礼盒。“借香不留形,这是梅花茶的精髓所在,将梅花与碧螺春融合,也是巧妙运用了碧螺春自带花果香的特点。”邹光旗说,未来将进一步优化工艺,为碧螺春的创新增添新思路。

(编辑:晚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古代文本中的社火记述宋代篇下:... 二郎七圣刀花钱 陆昕藏品 南宋时期 2、南宋范成大(1126年—1193年)《泛石湖记》描绘南宋社火...
原创 大...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麻烦您先点击一下“关注”,这样不仅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让您享受更多与我们互...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推...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幕式活动 将于9月12日晚 在汉口江滩及长江水域 (长江大桥至长江二桥段)启...
原创 刘... #刘封之憾:忠义两难全 在三国风云的宏大叙事中,刘封的形象犹如一颗被历史迷雾笼罩的星辰,其命运转折...
党史百年天天读 ·5月30日 重要论述 1938年5月30日 毛泽东在《解放》第四十期发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文章针...
原创 朱... 开启了朱元璋的明朝洪武大帝,这位堪称“开局一个碗,天下全靠争”的传奇皇帝,一直以来都是争议的焦点。有...
原创 孙... 琦去世后,群臣纷纷推举刘备为荆州牧,并对他治下的公安表示支持。对此,孙权心中略有顾虑,决定将他的亲妹...
原创 李... 中国历史上最容易诞生英雄的时代,无疑是各个分裂割据时期。像秦末、三国、元末等动荡时局,都为英雄的崛起...
原创 忘... 2013年1月26号那天,缅甸北部依瑞丽江畔的莫洛村,有个寺庙里挤满了人。中国远征军第200师的师长...
元代造像艺术:花脚大仙分享《渺... 渺 渺 大 象 ——浙江古代造像艺术巡礼之九 平湖市博物馆特展 花脚大仙分享 “渺渺大象——浙江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