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取苏联的经验,毛主席开始重视“接班人”的问题,尤其是“九一三事件”,对主席的打击很大。
毛主席不再将目光放在中央内部,而是撒向了全国,这个时候,靠“造反”起家的王洪文进入了主席的视野,那远在上海的他,是如何认识主席的?又是谁将他推荐给主席的呢?
王洪文本是上海国棉十七厂的一名保卫干事,1967年,毛主席视察武汉后来到了上海,王洪文带着30多万名工人“造反”,夺了上海市委的权,并当上了上海革委会的领导人,摇身一变成了地方上的高级领导。
在批斗大会上,王洪文进行了慷慨激昂的发言,毛主席看到后很是欣赏,不免对王洪文高看一眼。
张春桥见毛主席多看了王洪文几眼,立马将王洪文的履历递给主席,就这样,王洪文被推荐给了主席。
“四人帮”头目张春桥就是王洪文的推荐人,作为幕后推手,张春桥的目的令人不寒而栗,原来从这个时期开始,张春桥就开始扩张自己的“反革命”力量,为夺权做准备。
1968年,王洪文作为工人代表进京参加国庆观礼,周总理亲切接待了前来参加观礼的代表,王洪文得到了毛主席的单独接见。
毛主席深入地了解了王洪文的家庭情况和人生经历,本次谈话后,王洪文就进入了主席的“接班人”备选名单中。
当时,王洪文是这样描述自己的:“我家是贫农,父亲走得早,为了填饱肚子,我去给地主家放牛,抗美援朝的时候,我参加了志愿军,那一年16岁。”
“你当过兵?是哪一支队伍呢?”毛主席笑吟吟地问道。
“是27军,军长是尤太忠同志。”王洪文回答道。
毛主席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我小时候读过几年书,认识几个字,就在部队里担任通信员,后来又入了党,在部队的这段时间,真是让我获益匪浅。”
复员后,王洪文进入了上海国棉十七厂当了一名普通的工人,后来又被调到了保卫科。
农民、军人、工人,王洪文一个人全占了,听到这样的人生履历,毛主席满意地点点头,然后说道:“很好。”
王洪文走后,毛主席欣赏万分地对周总理说道:“这个王洪文,是贫农出身,种过地、参过军,还当过工人,经历很全面啊!”
国庆盛典结束后,代表都离开了北京,唯独王洪文被留了下来,张春桥看出毛主席对王洪文的重视,主动靠近和扶持王洪文,很快,王洪文的地位就仅次于张春桥和姚文元了。
1973年,王洪文坐上了中央副主席的宝座,可身居高位的他不仅没有严于律己,反而利用职权,讲究起了个人享受。
十届二中全会的时候,王洪文大摆宴席,又是找中餐名厨做菜,又是将锦江饭店的名厨调来做西餐,中餐、西餐都十分考究,不仅辜负了毛主席的期望,也愧对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