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突袭珍珠港,美国驻扎在珍珠港的舰队对此毫无防备,损失惨重。
珍珠港事件,直接促成了原本摇摆不定的美国,加入了同盟国的阵营,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
历史争议
从历史的角度而言,珍珠港事件算是为二战的结果,起到了正向的推动作用。
在这次事件中,日本可以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但多年之后,日本的历史学界竟然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日本有一部分的学者声称,所谓的日军偷袭珍珠港,其实是美国的自导自演,是美国想要为自己参与二战找一个理由。
他们说,美国为全世界构造了一个大骗局。人们以为的转折点,其实只不过是美国的苦肉计罢了,那么,这种说法是否站得住脚呢?
这部分日本学者认为,天下没有不通风的墙,美国的情报系统如此发达,按说早就该得到消息,但太平洋舰队竟然没有得到一丝一毫的警告。
所以,美国说不准就是拿珍珠港的那些士兵当了靶子,以此达到对法西斯宣战的目的。
对日本而言,珍珠港事件的结果的确不理想。因为他们发动珍珠港的偷袭,是希望瓦解美国海军的战斗力,至少也要拖延美国上战场的时间。
要知道,在二战中,美国一直是坐山观虎斗的姿态。
北美远隔千里,战火根本烧不到美国。所以,美国借着这个机会大发战争财,虽然美国国内对于是否出战一直有着激烈的讨论,但是,政府始终按兵不动。
但纵然如此,日本还是害怕,因为,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是个主战派。
罗斯福支持美国出战,一来是因为二战的战火已经波及全球,美国很难完全支撑失败,二来,战争既然不发生在美国本土,那么,美国参战非但不会遭受严重的损失,反而能够刺激经济的发展。
基于这些因素,罗斯福认为,应该把参战提上日程。
可是,他的计划频频遭到阻碍,没想到,最后是日本人送来了这个机会。
珍珠港事件一爆发,美国国内的舆论立刻180度大转弯,曾经打算看戏的美国民众坐不住了,毕竟,日本公然偷袭美国的海军舰队,真是奇耻大辱。
所以,他们纷纷走上街头,要求政府宣布参战。
那么,美军在珍珠港事件中损失多少呢?
根据日军披露的资料,美国海军的5艘主要舰只沉没;3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严重受损;1艘战列舰受损;450架飞机被摧毁,另有2000多名士兵死亡,1000多人受伤。
这个数字的确足够惊人,日本甚至一度在报纸上宣称,他们已经彻底摧毁了美国的太平洋舰队。
珍珠港的胜利给了日本海军空前的信心,他们认为,已经可以实现海上霸权了。
但是,珍珠港其实是他们最后的好运。迷雾重重
日本方面的山本五十六对珍珠港事件的结果就很不满意,因为作战报告很明确的显示,日本虽然摧毁了美国的大量战舰,但偏偏让美国的三艘航母溜走了。
事实上,日本的空军在进行偷袭的时候,完全没有找到三艘航母在哪里。
日本很多学者专家都认为,这肯定是美国提前让航母撤离了。毕竟,航母和其他战舰的作战水平根本不在一个量级,只要航母还在,那么,舰队的作战水平就能够得到很快的恢复。
事实也证明,这三艘逃过一劫的航母,在日后的作战中,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打击。
不过,这其实都是日本人的推测。只是,因为宣扬这种学说的学者专家越来越多,以至于日本民众渐渐把推测当成了真实的历史。
甚至,在日本各大书店的书架上,有无数关于珍珠港事件的阴谋论。这些书籍都把当年珍珠港事件描绘的神乎其神,而最后,所有阴谋论的矛头,都指向一个人——美国总统罗斯福。
在这些真假参半的推测中,所有专家都认为,罗斯福一定是通过某种手段,提前截获了日本的情报。所以将计就计,任由日本炸掉了珍珠港的美国舰队,由此让美国参战。
但是,虽然罗斯福是一位很有能力的总统,可日军要偷袭珍珠港这样隐秘的事情,他又怎么可能未卜先知呢?
对此,这些学者认为,罗斯福手里掌握了日军的无线电密码。珍珠港事件中,罗斯福对日军发出的情报进行了全程监听。
这种推测又是从何而来呢?其实,倒也不是无迹可寻。
因为美国的情报机构,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的确截获了不少日本的无线电情报。而且,几十年后,美国政府也公开解密了一批当年他们截获的日军情报单。
但是,美国公开的这部分内容中,并没有提到珍珠港。另外,美军情报部门对日军大量情报讯号的破获,都是发生在1946年,二战已经结束之后的事情。
而当时的美国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也是因为密码技术的进步,以及日本国力的衰弱。
但1941年,美国的密码破译水平,还并没有那么高超。
当年,很多在海军任职的情报人员都指出,虽然美国针对日军的情报信号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可当年一份日军的机密文件,他们最多只能破获10%。
珍珠港事件,日军做了极为缜密的规划,是绝密之中的绝密,这些情报资料根本就不可能轻而易举的被情报人员所拦截。
即便截获,以当时的破译水准,也很难猜到日军是要偷袭珍珠港。
美国人提到了一个很关键的证据,对日本人的说法进行了驳斥。当年,日本的海军空军在行动的时候,为了确保计划万无一失,实行的都是无线电静默计划。
也就是说,在他们整个偷袭珍珠港的过程之中,根本就没有无线电信号发出。既然没有无线电,那美国的情报部门,又要靠什么去推测他们的计划?
日本方面随后指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部队是可以打破无线电静默的。仅仅是1941年,就能够找到三次以上打破无线电静默的记录。
可这个说法随后又被美国情报部门打脸。
美国直接拿出了当年截获的日军情报,有一部分情报,的确是在无线电静默期间发出的,但他们发出的信号,基本都是遇到了恶劣天气,无法执行任务等情况。
而珍珠港事件期间,风平浪静,士兵又怎么可能冒这么大的风险去打破规定呢?众说纷纭
当然,也有一些美国学者指出,当年的美国有预测到日军动向的可能。
一来,那个时候日本太过嚣张,在全世界煽风点火。战火迟早会烧到美国,所以罗斯福总统等人早有防备。
二来,1941年期间,美军截获的几份情报上显示,日军在研究一种新型鱼雷,是用于对军舰攻击的。
同时,还有部分情报显示,日本人在研究北太平洋地带的情况,而当时美国的大批军舰都驻扎在珍珠港,有这些零散的情报,美国也许会猜测出,日本可能要对珍珠港的舰队下手。
此外,在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前夕,中国、苏联等国家,也都陆陆续续截获了一些与此有关的情报,也曾向美国发出警告,只是没有得到相关重视,才最终酿成惨剧。
但是,话又说回来,能预测到这种可能,并不意味着深信不疑。
二战期间,大大小小的战争与摩擦太多了,情报更是多如牛毛。当时美国的情报系统,一天可能要接到上百份日本可能要偷袭美国的情报。
但这些情报中,十份可能有九份都是假的,在这种情况下,情报部门不可能言之凿凿的说,日本偷袭珍珠港这种情报就一定是真的。
至少,在珍珠港事件真实发生之前,这条情报听起来,就和日军要轰炸纽约的荒谬程度差不多。
二战期间,美国的实力不容小觑,同盟国迫切的希望美国加入战场,与此相反,法西斯阵营绝不希望美国加入进来。
按照当时正常的想法,所有人都认为,法西斯阵营的国家一定会谨慎地对待美国,不会主动地挑起争端,就算是日本的盟友德国,都没想到日本会猝不及防的捅这样大一个娄子,直接把美国逼上了战场。
所以,德国尚且难以置信的事情,置身于其中的美国,又怎么可能预料的到呢?
所以,日本学者的这些推论是站不住脚的,他们无非是想用历史虚无主义,去否定当年的珍珠港,进而否认日本当年的错误,这是一种思维陷阱。
再说回珍珠港事件本身,事实上,直到今天,很多人还是想不通,日本为什么要做这种自杀行为,他们真的不明白美国的军事实力吗?
但放在当年的氛围下,狂热的军国主义,早就改变了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在当年的日本,反美情绪极其高涨。
尽管当时美国还没有参战,可是日本已经清晰的认识到,自己和美国之间存在军事差距,而且,美国随时有可能加入同盟国。
所以,日本的东条英机认为,对美国的态度应该越强越好,最好抢占先机,让美国不敢与日本开战。这当然是个馊主意,但当年是没有人敢反对。
因为,军国主义之下,谁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得软弱,谁就会成为国家的罪人。
而且,这个时候,日本急需转移矛盾。原本,日本在亚洲最大的目标是中国,他们希望以闪电战的方式,迅速地占领中国,进而统治亚洲。
但他们没想到,中国能坚持这么久。虽然七七事变之后,他们取得了不少胜利,但中国军民凭借顽强的意志,抵挡住了日军的进攻,双方进入了漫长的拉锯战。
而对日本来说,这种拉锯战是极其不利的,他们的国家资源有限,还要应对多线作战,长时间的消耗让他们力不从心,国内也对战争产生了怀疑。
所以,日本决定调转方向去攻击东南亚,用胜利来暂时麻痹民众。
作茧自缚
可是,东南亚是属于欧美的殖民地,触犯到西方世界的利益,那可不是好玩的。
很快,美国就宣布对日本实行物资封锁,石油禁运。
这对日本来说太致命了,美国作为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处在和平状态下的国家,给日本提供了大量的物资。但现在,日本的极端行为,已经逐渐把美国推到了同盟国的阵营。
不过,当时罗斯福还没打算和日本撕破脸,因为战争对美国而言同样是压力。
罗斯福当时认为,日本距离美国十分遥远,暂且威胁不到美国的利益,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讲和。
却没想到,日本玩了另一招。他们认为,既然和美国起了冲突,不如直接去攻击美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只是,他们把美国想的太弱小了。
从种种线索来看,珍珠港事件,美国基本上没有故意为之的可能,日军偷袭驻扎在珍珠港上的美国舰队,对美国来说损失惨重,还差点引发了美国政府的信任危机。
当时,美国正流行着人权思潮,为了攻打日本的计划,拿2000多个人去当诱饵,这未免太不划算了。
而且,拿一两个人去当诱饵,还好掩饰,2000多个人,早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如果罗斯福敢在这种问题上罔顾人命,那简直是嫌自己这个总统干的太长了。
所以对美国来说,珍珠港大概率是个糟糕的意外,全世界都不敢相信日本会做出这种事。
当然,这也彻底打碎了美国的幻想。美国认清了法西斯狼子野心,是绝不可能通过和平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
于是,珍珠港事件发生的当天,美军就接管了夏威夷地区,以防有不法分子进入。
第二天,罗斯福便对日宣战。这一计划几乎获得了全体议员的一致通过,随后,美国进入了战争状态,大量的军事武器被生产出来。三天之后,德国与意大利也向美国宣战。
日本国内为此兴奋了很长一段时间,珍珠港事件的主要指挥者山本五十六,也成为了国民英雄。但他们很快就会意识到,偷袭美国是一个愚蠢的主意。
山本五十六
哪怕他们炸毁了珍珠港中大量的美国军舰,可他们忽略了一点,美国当时的生产力极其恐怖,他们炸毁了美国一艘军舰,美国就可以短期再生产出更强大的军舰。
更重要的是,珍珠港彻底激发了美国的战斗意志。
大批的美国青年一夜之间奔赴战场,太平洋战争爆发。原本志得意满的日本海军节节败退,许多他们好不容易占领的地盘,又被美军夺了回去。
美国为了铭记珍珠港事件的耻辱,直接将那一天定为国耻日。
每年12月7日。美国政府及民间都会对珍珠港事件中死难的士兵进行纪念,无论如何,他们失去的是2000多条鲜活的生命。
而日本人对于珍珠港事件的心情更加复杂。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的话,也许他们宁愿从未有过珍珠港事件,这件事情完全暴露了日本的目光短浅,这也正是日本学者拼命甩锅给美国的原因。
珍珠港事件,为日本换取了短暂的胜利。
但长远来看,珍珠港为日本换来的,是永久的失败。
参考资料:
伊恩.托尔《燃烧的大洋》
威斯特《珍珠港和中途岛》
实松让《偷袭珍珠港前的36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