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茶道今与昔 赊店古镇,浓缩历史盛景的商路“博物馆”
创始人
2025-03-13 15:20:22
0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向东 司马连竹 通讯员 王心一

“来赊店镇走走,才知道万里茶道造就了怎样的兴盛与繁荣!”3月5日,在南阳市社旗县赊店古镇的山陕会馆博物馆前,来自南阳农业职业学院的大二学生贺俊凯架起手机,向直播间的观众展现古色古香的街道与沿街店铺。

在贺俊凯的镜头中,有“小故宫”之称的会馆建筑群青砖碧瓦、重楼飞檐,沿着青石铺就的铜器街、瓷器街漫步,琳琅满目的商号与专题博物馆映入眼帘,引发着各地网友的由衷赞叹与思考:万里茶道的传奇还在这里上演!

赊店古称“赊旗店”,传说因东汉刘秀曾在此“赊旗访将,起兵反莽”而得名,始于汉,兴与明,盛于清。

沟通中俄茶叶贸易的商路兴起后,这里作为南方水运与北方马帮的转运码头,成为“总集百货”的万里茶道中枢与水陆中转站。

天下店,数赊店。

独特的历史地理区位,造就了明清时期赊店的繁华景象。古镇上保存至今的,有全国会馆建筑规模最宏伟、形制最完好、工艺最精湛的山陕会馆,有全国现存最完整的清代道台级税务衙门“厘金局”,还有晋商常万达开设的商号“大升玉”,以及“华中第一镖局”广盛镖局,中原地区第一家票号“蔚盛长”票号等,无不彰显了古镇昔日的绚烂风貌。

社旗文广旅局负责人张东阳告诉记者,据《南阳县志》记载, 赊店镇“有街七十二, 清代商业繁盛,南船北马,辐辏于此。”最高峰时期,古镇人口达十余万人,形成了“72条商业街、36条胡同”的格局。

在赊店山陕会馆的一通捐建碑刻上,记录着大升玉、蒲茶社、双盛久等上百家商号名称,正是古镇商业兴盛的直接例证。而在赊店古镇的万里茶道博物馆中,更是整理记载了曾在当地经商往来的500余家商号、票号和行会名称,堪称明清时期的商业记录索引。

“白日千帆过,夜间万盏灯”,72街36巷分行划市、相聚经营,奠定了赊店位列明清“全国四大名镇”的地位。而茶庄、商号、镖局、客栈与会馆集聚,诉说着赊店古镇的古代商业遗存之丰富,都足以折射万里茶道这条国际贸易商路的重要意义。

今天漫步在古镇赊店,领略的不只是古风古韵,还有历史与现实的精彩碰撞。在古镇曾经最繁华的瓷器街上,汇聚着大升玉茶庄、广盛镖局、厘金局等历史遗迹,也有接过历史传承继续经营的“老字号”。

退伍军人李润峰开设的“赊店窑”就是其中一家。他从部队退伍后,前往杭州、景德镇等地学习瓷器烧制技艺,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终于复现了历史上曾享誉一时的赊店镇青瓷。

“赊店瓷的特点是胎底厚重、釉色深沉,开片后更显淳朴、韵味悠长。”李润峰介绍,在社旗赵河附近的古代建筑遗迹中常见陶器、瓷器残片,其中一种不同于其他中原窑口的残片,最接近史料中的赊店本地瓷器形制,他正是通过潜心钻研重新恢复了这一特色瓷器品类。

茶以载道,绵延万里,穿越古今。李润峰说,随着政府高度重视古镇历史文化的发掘、保护和传承,他希望赊店古镇的茶香与古瓷成为一张名片,继续书写万里茶道的新传奇。

记者手记:

作为继丝绸之路后的又一条跨国商贸路线,万里茶道在今天正绽放出独特的光彩,吸引着人们重拾中华文明在国际商贸交流的辉煌记忆。

悠悠赊店古镇,跨越昔日时光,正以新的姿态助力万里茶道申遗之路。

作为“万里茶道”“南船北马”水陆转运枢纽,赊店古镇现今仍然保存有众多茶道文化遗产资源。古镇于2007年被国家文物局评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3年荣获“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称号,也是万里茶道申遗节点城市。

近年来,社旗县凭借万里茶道遗产点历史文化优势,延续、拓展茶道文化。2013年经省政府批复成立赊店古镇特色商业区,以此为依托,该县启动恢复保护赊店古镇历史遗存的系统工程,传承创新赊店商业诚信文化精髓,并以“万里茶道”联合申遗为契机,强化与“万里茶道”沿线城市的战略合作。

眼下,古镇内拥有茶文化博物馆一座,以大昇玉茶庄、信义轩为代表的老字号茶庄、茶社、茶馆20多家,围绕茶旅文化营销开发了130多款产品,包括以茶为原料的食品、工艺品、茶器具等,茶文化与文旅融合发展,已经成为社旗对外开放的靓丽名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粟...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粟裕将军文静儒雅,低调内敛,是一位诸葛亮式的“儒将”。 其实恰恰相反,粟裕似乎是天...
原创 毛... 前言 红军到达延安之后,大力发展延安根据地,积极与群众们进行沟通,我党向来重视文艺演出,认为文艺演出...
原创 马... 马未都收藏有一件宋代青悠洗,与汝窑颇为相似,具体价值不得而知 马未都有不少极品瓷器,不少都是看一眼都...
原创 五... 鲜卑人是东胡人之后。当年在北方草原,匈奴人是主力,东胡在东边常受匈奴人打击,后来东胡分裂为两部,一部...
原创 白... 东汉末年,袁绍在与公孙瓒争夺河北时,与边境的乌桓部落交好。易京之战后,公孙瓒败亡,袁绍把印信给乌桓盟...
原创 1... 前言 “我们在向外借鉴学习,但我们是在借鉴西方的长处,还是在崇洋媚外?我们真正珍视的是哪一种精神?”...
原创 刘... 在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之中,刘伯承元帅排在第四位,仅次于林帅,在红军时期刘伯承三次担任全军总参谋长,毛主...
原创 冯... 慕容鲜卑 汉末三国时期,中原征战不断。地处北方的游牧民族鲜卑,势力逐渐坐大,登上历史舞台。 到了西晋...
原创 韩... 关于秦国的崛起,人们会想到春秋五霸的秦穆公,会想到开启变法的秦孝公,会想到打得六国不敢喘气的秦昭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