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人是东胡人之后。当年在北方草原,匈奴人是主力,东胡在东边常受匈奴人打击,后来东胡分裂为两部,一部居于鲜卑山,一部居于乌桓山,两部也就以山名为族名,乌桓更靠南边与中原政权接连,所以有曹操征乌桓写《观沧海》,鲜卑人与中原王朝没有多大关系。
匈奴人被两汉打弱后鲜卑人就起来了。特别是匈奴分裂后,南匈奴南迁入塞,北匈奴西迁,塞外这片草原就由鲜卑人占领了,而且得到迅猛发展,鲜卑也就成为大族,部落众多。
魏晋时鲜卑族出现了两个猛人檀石槐和轲比能,他们统一了鲜卑,曾强盛一时。只他们死后,鲜卑又分裂。当我们知道的部落就有慕容部、宇文部、拓跋部、贺兰部、独孤部、乞伏部、秃发部等。鲜卑人数最多时达到了600多万。
魏晋时期鲜卑人打败乌桓,就与中原王朝接连在一起,而且也大量南迁。在迁徙过程中,居于辽东辽西的多是慕容部,在山西北部的多是拓跋部,迁到河西的有秃发部和乞伏部,另一慕容吐谷浑还迁到了青海湖一带。
在晋朝内乱时,鲜卑人与其他胡人一样,纷纷起来建立自己的政权。由于鲜卑慕容部所在的燕地是他们的居住地,所以国名多以燕为名,比如我们熟知的前后燕,南北燕,西燕等,此外还有河西的南凉、西秦,及山西北部的代和北魏等。
前燕帝国是鲜卑诸部中较早建立的政权之一。
魏晋之际鲜卑慕容部自辽西迁到辽东,283年,慕容部初代酋长慕容焉的孙子慕容涉归死,其弟慕容耐篡权,慕容涉的儿子慕容廆逃亡。285年,慕容耐被杀,慕容廆继位,289年被晋帝国封为鲜卑都督。294年慕容廆迁居大棘城,开始了定居生活。307年慕容廆自称大单于。333年慕容廆死,儿子慕容皝继位。但其弟慕容仁于次年自称辽东公,割据辽东,慕容部分裂。336年,慕容皝大举征辽东,慕容仁被擒后杀死,慕容部再次统一。337年慕容皝自立为燕王,建前燕。
前燕建立后于342年击败后赵20万大军,定都龙城,今辽宁朝阳。又东破夫余与高句丽,攻灭宇文部,成为辽西唯一的武装政权。348年慕容皝死后,儿子慕容儁继位,前燕开始大规模扩张。349年进攻后赵,夺得幽州,迁都蓟城。352年击败冉魏占有河北,357年迁都于邺,占有中原。358年慕容儁全国征兵,欲攻打东晋和前秦统一中国。但不幸于360年病逝,儿子慕容暐继位,由其弟慕容恪辅政,365年前燕攻取洛阳,从东晋手中夺得中原控制权。并于369年与东晋发生著名的枋头之战,东晋失败。然而前燕自毁长城,逼走枋头之战功臣慕容垂,又与前秦毁诺,前秦发兵于370年灭掉立国34年的前燕。
善于收复人心的前秦苻坚没有杀害前燕宗室,为后续的分裂创造了条件。
后燕帝国,前秦淝水之战失败后,384年,投降前秦的前燕亲王慕容垂返回故地,收复旧部,慕容垂复立燕国政权,史称后燕,继续鲜卑慕容部的统治。后燕政权历五世四帝,后被北魏不断打击,逃离中原,退回到辽东,被北燕在407年灭亡。
西燕政权,由前燕皇帝慕容暐之弟慕容泓所建,是前燕灭亡后慕容氏的一支在关中地区建立的短命政权。立国10年,394年被后燕慕容垂所灭。
南燕政权,后燕被新崛起的北魏不断打击,慕容垂的弟弟慕容德在后燕被北魏不断打击下,皇帝北逃辽东后,他带领残部南迁至青州于398年建立南燕政权。历三帝后于410所被东晋所灭。
北燕政权,后燕皇帝逃到辽东,407年由冯跋发动政变灭掉了后燕,拥立名为慕容宝养子,实为高句丽人的高云为帝建立了北燕政权。后高云为人所杀,冯跋继位,也成为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所以北燕实际上是由汉人所建,鲜卑慕容部的影响力已经减弱。后帝位传到冯跋的儿子冯弘手中,于436年为北魏所灭。
南凉政权由鲜卑秃发部的秃发乌孤建立,位于今天的青海和甘肃一带。秃发其实是拓跋的异译,本质上是鲜卑拓跋部的一支,汉魏之际,拓跋部的一支同酋长带领从塞北迁往河西凉州,称为河西鲜卑。在此居住了两个世纪,部众渐盛。传至拓跋乌孤时,以廉川堡为中心,势力不断发展,初依后凉吕光,于397年脱离后凉建立南凉政权,定都乐都,历三帝,在414年被西秦所灭。
西秦政权由鲜卑乞伏部的乞伏国仁建立,在今天的甘肃地区。鲜卑乞伏癌在汉魏时从漠北南出大阴山,迁往陇西并定居于此。前秦时,鲜卑乞伏酋长乞伏司繁被任命为镇西将军,镇守勇士川,即甘肃榆中。司繁死后,由儿子乞伏国仁镇守。385年乞伏国仁自称大单于,建立西秦政权,定都金城。400年灭于后秦,409年又复国,改称秦王,后迁都临夏。历四主乞伏国仁,乞伏乾归、乞伏炽磐,乞伏暮末,两次立国共37年,431年被胡夏所灭。
北魏帝国由鲜卑拓跋部的拓跋珪建立,是鲜卑诸部中最为强盛和持久的政权,最终统一了北方,结束了五胡十六国的混乱局面。四世纪初拓跋部在山西北部,内蒙古中部建立代国,376年被前秦所灭。386年代国王族拓跋珪乘前秦淝水之战的失败复国,初名代,后改为魏。定都盛乐,398年迁都平城,其孙太武帝拓跋焘时,先后灭胡夏、北燕、北凉统一北方,与南朝宋对峙,开启了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是少数民族政权中汉化最为彻底的一个政权。传12帝,534年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北魏灭亡。
吐谷浑政权,是由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迁徙至青海地区后建立的政权,对隋唐时期的历史也有一定影响。
鲜卑人慕容吐谷浑原游牧于辽河一带,后其部西迁至内蒙阴山一带,313年左右吐谷浑率部又从阴山南下到达甘肃临夏西北青海一带,后不断向西向南发展,统治了今甘肃南部,四川西北及青海地区的氐羌族,于316年建立政权。
329年其孙叶延始以祖父吐谷浑为族称与国号,始有吐谷浑政权。到隋初才复以慕容为姓。405年其首领树洛干自称大单于,吐谷浑王。先后附属前秦、北魏、宋、齐等。535年,其王夸吕称大汗,建都伏俟城,今天青海共和南铁卜卡古城。吐谷浑奉行睦邻政策,与东魏、隋室通婚。唐初政权分两部分,一部达延芒结波为首领,以鄯善为中心,臣服于吐蕃,一部以慕容顺为首领,以伏俟城为中心,臣服于唐。635年慕容顺被部下所杀,其子诺曷钵继位,后娶唐宗室女弘化公主。663年受吐蕃攻击灭亡,部众散居于朔方与河东之境。
南北朝时吐谷浑所在成了中西交通的中心之一,联系着中原、漠北、西域与青藏高原的交通。而且吐谷浑是自永嘉之乱末建立的,到663年为吐蕃所灭,共有350多年的历史,算是鲜卑族中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政权了。
这些鲜卑政权的建立和存在,不仅在军事上对当时的中国北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文化和社会发展上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在所有少数民族中,鲜卑族特别崇尚汉文化,特别是北魏,其统一北方后推行的汉化政策,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为后来的隋唐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鲜卑部不只是建立政权数多,而且汉化程度深,是五胡乱华时的绝对主力,最终也由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收拾了五胡乱华的局面,为北方迎来了久违的统一与和平。
北魏汉化的结果,最终让鲜卑族人大多归化于汉人,五胡乱化之后,鲜卑族也就基本消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