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国际知名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携其最新艺术乐园《大黄鸭的朋友圈》登陆深圳中轴云廊·顶上空间美术馆。在巨型大黄鸭掀起全城热潮之前,这位以公共艺术闻名的荷兰艺术家,走进“中国电子第一街”——华强北,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文化体验之旅,感受这片全球创新高地的独特魅力。
科技与艺术相遇:从翻译眼镜到3D打印
傍晚时分,霍夫曼的华强北之旅从华强电子世界启程。他佩戴智能翻译眼镜,在中英文实时切换中与讲解员无障碍交流,近距离了解华强北的产业演进与创新脉动。
在参观电子产品展示区时,他兴致勃勃地体验了实时语音翻译和多语种互动设备,并体验了最新款的AI鼠标和具备支付、识别等功能的智能穿戴产品。他感叹道:“这些科技让我想到艺术的通用语言。也许未来的艺术交流不再需要太多文字,技术就能成为艺术传播的新桥梁。”
19时,艺术家一行转入鹏程低空展厅。在这里,3D打印技术将霍夫曼的标志性“大黄鸭”重新演绎成多样造型,他亲手触摸这一科技再造的艺术作品时露出惊喜笑容。他表示,科技不仅是复制,更是一种新的创作语言。科技让作品拥有了另一种生命,甚至让人觉得它们像是“朋友圈”里的不同朋友,各自独特,却共享同一个精神。
在互动体验区,霍夫曼还挑战了脑机接口游戏,通过集中注意力实现“意念控屏”。这一融合科技与娱乐的体验,引发了他对科技与艺术融合可能性的思考。他认为,科技可以辅助艺术表达,拓展创作与交流的边界,但艺术的本质仍是人与人的情感联结。
一公里的奇迹:全球视野下的本土创新
华强北因电子产业而闻名全球,如今正加速打造新质生产力策源地。短短一公里的街区,云集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子元器件、智能设备与创客企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在这里高效流动。在City Walk过程中,霍夫曼与多位本地青年创客交流,聆听他们如何将技术研发与美学表达相结合。
一位从事硬件开发的年轻创客分享道:“我们每天都在做硬件开发,但看到霍夫曼的作品让我想到,科技可以不仅仅是功能,也可以是情感的载体。”霍夫曼对此表示认同,并指出在硬核的科技环境中,依然能感受到强烈的人文温度,这正是华强北的独特魅力。
国际会客厅:科技赋能公共艺术
从翻译眼镜的无障碍沟通,到3D打印带来的艺术新解,再到脑机游戏激发的创作想象,霍夫曼的华强北之行不仅是一次城市漫步,更是一场跨界对话。
“华强北让我看到了未来城市的能量,”霍夫曼在结束行程时说,“科技与艺术并不是对立的,它们像两条并行的河流,终会在某个时刻汇合。”
作为深圳开放创新精神的缩影,华强北正以科技为桥梁,让公共艺术在此生长、传播并走向世界。随着《大黄鸭的朋友圈》即将在深圳中轴云廊·顶上空间美术馆亮相,这场“科技+艺术”的邂逅,也为市民带来了新的期待:在国际艺术与前沿科技的交融中,公共艺术将如何焕发新的生命力?华强北,正以科技为桥,让艺术在此生长,并向世界传播。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林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