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已就位!广东蕉岭大地艺术季将于9月27日开启
创始人
2025-09-21 00:02:10
0

记者从广东蕉岭大地艺术季筹备组了解到,广东蕉岭大地艺术季将于9月27日开启,27位与稻田对谈过的艺术家,将在蕉岭交出各自的答卷。

都有哪些艺术家?我们来一起看看!

安晓彤

安晓彤,1971年出生于西安,现工作和生活于巴黎,北京。自1993年开始以独立艺术家和策展人身份参与国内外各种展览。多年来持续不断地在当代文化生态中探究具有时代属性的作品及呈现方式,曾举办并参加过诸多国际性的个展与群展,同时也在不同国家的公共艺术机构实施过一系列的作品方案。

陈文令

陈文令,现居北京与福建,著名国际艺术家、雕塑家,先后毕业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获艺术硕士。意大利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荣誉院士,中澳艺术大使,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公共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新水墨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他主创雕塑,并涉足装置、绘画、摄影、当代书法、艺术乡建等多种媒介,是享誉国际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被誉为嘴幻现实主义的视觉嘴术师。他的海边小红人个展是中国第一个在野外举办大型雕塑展的艺术家;是中国第一个为社会捐赠艺术公园的艺术家;是第一个华人荣获第九届澳大利亚海岸国际雕塑展公共艺术大奖的艺术家;并曾三年入选雅昌举办的ACC中国年度十佳雕塑家。

成卓

成卓,当代艺术家, 成思危(公益)基金理事长,华东理工和电子科大兼职艺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博士。1991年她成为中国第一批三维动画艺术家,2014年开始创作油画、综合材料、湿壁画、装置、影像、声光电、数字艺术等跨媒介艺术作品,先后曾在北京、巴黎、维也纳、广州、天津和苏州等地举办了展览。2021年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了大型跨媒介个展,同年她的两个数字艺术视频作品经全球海选入选了亚洲数字艺术展;近年她的系列数字艺术作品入选了无锡、广东、四川的数字艺术展。

戴耘

戴耘,艺术家、教授。199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同年留校任教;2000年调入深圳雕塑院工作,现为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公共艺术部主任、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亚洲现代雕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美协会员。他的主要个展包括“耘——戴耘的践行与见物”(2024年,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水·磨·石”(2022年,See+画廊)、“骨感的现实——戴耘当代雕塑展”(2016年,狮语画廊)、“与——雕塑·戴耘的雕塑”(2015年,今日美术馆)、“戴耘、徐小鼎双个展”(2014年,德国杜塞尔多夫)、“造像”(2012年,扉艺廊)等;曾出版系列个人作品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深圳美术馆、OCAT、广东美术馆、昊美术馆、韩国现代雕塑家学会、中央电视台等机构收藏。

刁勇∙不是美术馆

刁勇,不是美术馆创始人,多次获得北京国际设计周最受大众欢迎等奖项,长期致力于在公共空间传播艺术,与大众自然邂逅,发起“菜市场艺术展”“发呆大赛”,“艺术公厕”,“不一样公益”等内容,致力于推倒美术馆之墙,希望无处不是美术馆。

2013年创立不是美术馆,10多年跨界策展,艺术营销创业经验。对广告营销,艺术跨界,公益事件,艺术产业资源等有深入理解与整合能力,执行落地能力。与阿里巴巴,腾讯,小红书,抖音等品牌合作,数百个跨界展览,事件话题,艺术装置等项目的策划与落地,用艺术的方式为品牌为大众带来万亿级关注与流量。

范勃

范勃,1966年生于天津,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现为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届实验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五届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油画学会副会长。

范勃是一位跨媒介艺术家,知觉是其作品的主线。他以各种切身的题材、媒介和文本探求人的内心世界和不同社会角色的置换。从探究一种时代精神开始,到重审视知觉能力的创作实验,范勃始终保持着敏锐与果敢,其作品发展经历了具象和观念化的漫长历程,始终力图表现不可见和不可触及的人类内心世界。

作品展出于美国威斯康星查珍博物馆、法国萨拉贡博物馆、意大利圣母百花大教堂博物馆、保加利亚国家美术馆、瑞典阿莱特美术馆、奥地利威尔斯安格里纳美术馆、德国波恩文化艺术基金会、意大利威尼斯米歇尔宫、匈牙利德布勒森现代艺术中心、丹麦北日德兰博物馆、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国立台湾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广东美术馆、湖北美术馆、合美术馆、天津美术馆、西安美术馆等知名艺术场馆。

何崇岳

何崇岳,摄影师、艺术家。1960年生于中国北京,1984年开始摄影和展出作品,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主要个展包括“循环:郭利伟/何崇岳双个展”(2022年,上海,中国)、“何崇岳-王书刚双个展”(2015年,东景缘,北京,中国)、“戒外”(2015年,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香港,中国)、“越后妻有艺术三年展”(2012年,日本)、“人口老龄化走向何方”(2011年,草场地摄影季·阿尔勒在北京,北京,中国)、“计划性生育”(2008年,西班牙瓦伦西亚当代艺术中心,瓦伦西亚,西班牙;2008年,北京华艺莎艺术中心,北京,中国)、“计划性生育”(2007年,Kiang Gallery,亚特兰大,美国)等。 作品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黄渤

黄渤,演员、导演,跨界艺术家。从影20余载塑造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形象,多次获得海内外主流奖项。主要电影作品有:《疯狂的石头》《斗牛》《无人区》《亲爱的》《一出好戏》《涉过愤怒的海》等。

电影人身份之外,黄渤从多种维度中探索艺术创作,将自己对生活敏锐的观察与思考,辐射到雕塑、装置艺术作品、艺术设计中。2021年,《戏》Design Miami SH;2022年,《Breaker.激浪》GQ Lab+问号展;2023年,《They.立》Design Miami SH;2024年,《浊浪》青岛西海美术馆“向海回归:人类世海洋的哲思”《跌宕》“穿梭时空”第三届元宇宙艺术年度展@威尼斯、《6-3-1》《曾经青涩》等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2025年,《界·媤》《界·染》《哼》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

黄海波

黄海波,视觉诗人,大地之子,商业艺术家。以中国意境大地艺术重塑商业叙事。曾为聚划算造“防晒浮云”,为银联悬“诗歌长河”,在西贝草原点亮“草原荧光海”,于昆仑山塑“塑料雪山”,在敦煌创作“一天就消失的大地艺术”。其作品融合自然、诗意与品牌精神,持续探索在地与传播的诗意边界。

林岗

林岗,雕塑家。1967年生,1990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为杭州市雕塑院院长、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主火炬设计师,同时担任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浙江省雕塑家协会会长、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杭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曾获全国及省级奖项,代表作品包括《大音希声系列》《仁者乐山系列》等;被收藏的代表作品有:《大音希声-1》《听松》被中国国家大剧院收藏,《仁者乐山》被北京画院收藏,《八月赞歌》被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收藏,《心灵方向》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收藏,《大音希声-2》被杭州市政府收藏,《空谷幽冥》被南京博物院收藏,《听海》被金砖会晤收藏,《九霄环佩》被浙江省博物馆收藏,《云风》被广东美术馆收藏,《舞者》被湖南美术馆收藏,《清音》被华为深圳坂田总部收藏等。

刘耀华

刘耀华,他的艺术实践媒介多样,呈现出杜尚所谓的“反视网膜”倾向,致力于通过艺术与当代社会进行多维度的深度链接。

个人项目及展览:“一块广告牌”,青海&甘肃,大浦当代艺术馆,2023-2024;“不安”,艺文立方AC CUBE, 成都,2022;“没用”,墨方空间,北京,2021;“摆设”,激发研究所,北京,2019;“失踪”,移动美术馆,北京,2018;“有风”,Fake Project,西安,2018;“迷雾”,纹身店实验艺术空间,北京,2018等。

麻进

麻进,独立艺术家,多元立体书法创始人,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专业。2015年开创了多元立体装置艺术创作方法。于2016年开办个展《承立创》奠定了多元立体书法创始人的学术地位;曾获得比利时中欧文创中心颁发文化交流大使称号、中法艺术家协会NOVA全球艺术X科技大奖。2023年带作品《未来魔法水母》去火人节,并在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上展示。归国后曾在央视展出作品《致敬鹊华秋色图》。

渠岩

渠岩,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城乡艺术建设研究院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乡村文创与可持续发展教席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乡建的最早发起人与实践者之一。

渠岩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开启前卫艺术“生命之流”的知名艺术家,也是中国当代最有代表性的跨界艺术家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投身于中国现代美术新思潮运动,倡导独立自主的艺术精神,作品涵盖绘画、装置、多媒体、摄影,建筑和社会实践等。参加近百次国际国内重要的当代艺术展览。2000年开始转入乡村摄影创作,2007年起,开始身体力行投入乡村建设实践,从山西“许村计划”到广东“青田计划”、再到广东“周前计划”的跨越中国南北乡村艺术乡建,已持续长达近20年,构建了一个以尊重中国传统文脉为依托的体系化的中国乡建范式,成为中国新时期艺术乡建新浪潮的代表人物之一。

谭勋

谭勋,1974年生于河北保定,199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任天津美术学院教授、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研究生导师,韩国诚信女子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公共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举办个展(个人项目)十余次,参加国内外展览百余场,作品多次获国内外各类奖项,被国内外诸多知名美术馆、博物馆、艺术机构及个人收藏。

夏天

夏天,雕塑家。现任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教授、材料雕塑工作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开明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雕塑院青年创作中心雕塑家,同时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理事、民进中央开明画院理事。

主要参加展览包括,2024年中国雕塑学会第九届“刘开渠”雕塑展(芜湖雕塑公园,安徽)、2023年呼和浩特国际雕塑展(呼和浩特国际雕塑馆,内蒙古)、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雕塑邀请展(广州雕塑公园,广州)、2021年“雕心塑魂——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成果展”(中国美术馆,北京)、2020年“南来北往——中国当代学院雕塑邀请展”(壹美美术馆,北京)等;个展有2013年“夏天作品展”(格但斯克大学美术馆,波兰)。

曾获2024年中国雕塑学会第九届“刘开渠”奖雕塑展优秀奖、2015年广东省高校美术作品双年展一等奖、2011年第二届中国雕塑大展新锐奖等;作品被唐山德龙雕塑园、广州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敦煌市政府等机构收藏。

许钟敏

许仲敏,装置艺术家,其作品在众多国内和国际美术馆,基金会和画廊展出并收藏。

主要展览:《许仲敏个展》今日美术馆,北京。《许仲敏个展》白盒子艺术中心,北京。《许仲敏个人画展》,十月画廊,伦敦,英国。《许仲敏个展》Albemarle画廊,伦敦,英国。《许仲敏个展》The Redfern画廊,伦敦,英国。《武汉双年展》 琴台美术馆,武汉。《共同的神话——第二届安仁双年展》安仁华侨城创意园,四川安仁。《乌托邦 . 异托邦——首届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乌镇,浙江。《塞维利亚双年展》塞维利亚,西班牙。《合成时代》,中国美术馆,北京。《潜流-新亚洲艺术浪潮》,ZKM 美术馆,卡尔斯鲁厄,德国。《白兔美术馆开馆展》白兔美术馆,悉尼,澳大利亚。《中国金-当代中国艺术》马约尔博物馆, 巴黎, 法国。城市画廊,曼彻斯特,英国。《国际现代艺术年展》,大阪Dome展览馆,大阪,日本。《搜索艺术奖年展》,皇家美术学院画廊,伦敦,英国。广东美术馆,广州。MOCA上海,上海。台湾国立美术馆。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首尔,韩国。尤伦斯艺术中心,北京。皇家美术学院画廊,伦敦,英国。北海道现代艺术博物馆,札幌,日本。新港美术馆,南威尔士。皇家艺术院, 伦敦,英国。《大英博物馆近期收藏展》大英博物馆,伦敦,英国。

杨千

杨千,生于四川成都,1982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1988年毕业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获艺术硕士学位。曾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和四川大学客座教授。现居住工作于北京和美国莱克兰。杨千的创作涉及了油画、雕塑、装置和多媒体等艺术,并多次在国内外重要美术馆和双年展中展出作品。作品多为英国、德国、美国、中国香港及国内收藏家和美术馆收藏。出版:2006年,视界艺术出版社出版《杨千新绘画》;2009年,timezone 8出版社出版《杨千超常》;2010年,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今日中国艺术家.杨千》。

易承桃

易承桃,艺术家、设计师。1992年生于中国成都,现工作生活于纽约。2019年获纽约大学交互艺术硕士学位,2015年获普瑞特设计学院工业设计本科学位。

主要展览包括,2024年参展“歧路之见:三人展”(成都美术馆,成都)、“Lost and Found”(Cinema Supply,纽约)等;2023年参展“拉斐特街的聚会:偶然与交织”(纽约)、“光,耀眼刺目-成都双年展平行展”(成都)等;此外还参与2021年“超融体-2021成都双年展”(成都天府艺术公园,成都)、2020年“上海广场同名展”(上海广场,上海)等展览; 曾获2020年the Atlantic“Blank Canvas 基金”、2026年A’Design Award设计银奖、2014年Rowena Reed Kostellow Award“Final List”等奖项。

袁泽强

袁泽强,1989年生于湖南宁乡,青年艺术家。2012年本科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9年研究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22年在读于澳门科技大学博士。现为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教师、OCAT欢乐海岸盒子艺术空间展览部负责人、中山大学艺术文化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作为一个艺术家,我所做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大量拍摄的照片和收集的图片,去寻找图像细节中的那个刺穿记忆的刺点,从而打开一扇通向完美而具体化的主体性所包含的深度之门。

其作品展出于广东美术馆、时代美术馆、华侨城盒⼦美术馆、东莞21空间美术馆、⼴州美术学院⼤学城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岭南美术馆、中间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蜂巢当代艺术中⼼、上海新美术馆等。

主要奖项:2024 RestART:⼴州 / 巴⾥艺术奖——城市性、⽣态与社区;获明⽇可及 2021⼤湾区青年艺术家计划⼀等奖;⼴东第七届当代油画艺术展李铁夫艺术奖;获 Inter-Youth 国际青年绘画展 主题奖 中国美术学院;⾸届“雅昌保利新势⼒”提名展 三等奖;其作品《拜访者》参加“新青年·当代艺术国际推⼴计划”展览,荣获上海新美术馆收藏。臧嘉

臧嘉

臧嘉,1991年生于山东青岛,现工作生活于青岛、北京。作为一位风格多元且富有深度的当代青年艺术家,他在创作中不断探索潜意识、个体与世界的关系等主题。

其艺术轨迹丰富,2024年参与第四届青岛国际艺术年展(青岛·V出口美术馆)、“现象与现场”中国青年艺术家十人展(青岛·出版艺术馆)、青岛当代“禁止暂停”(青岛·AI空间);2023年亮相第九届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上海·海派艺术馆)、第三届青岛国际艺术年展(青岛·V出口美术馆);2018年有“长满青苔的房间”(北京·今格艺术中心);2017年参展“经纬”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邀请展(青岛·如是美术馆)、中国在场—国际当代艺术展(海南·三亚美丽之冠)、“带走黑桥”(北京·黑桥空间);2016年参加“悟空”跨媒介实验艺术展(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2015年入围第二届南京国际美术展 (南京·南京国际展览中心);2014年参展杜兹肺鱼—当代艺术展(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最未来·青年展(青岛·天泰美术馆);2013年参与青岛138艺术仓库艺术节展(青岛·138艺术仓库),持续以多元创作探索艺术边界,展现蓬勃的创作活力与深度思考。

曾曦

曾曦,艺术家、副教授。1984 年生于湖南省冷水江市,201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13年至今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工作室。

近期个展包括 “转场与重置—曾曦个展”(2024年,巽美术馆,顺德,中国)、“复调的剧场性—曾曦的‘后视觉’探索”(2024年,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广州,中国)、“重复・视网膜—曾曦个展”(2024年,索美画廊,上海,中国)、“重塑虚空—曾曦作品展”(2023年,筑梦空间,广州,中国)、“素问 — 盒子美术馆工作坊项目”(2020年,盒子美术馆,佛山,中国)、“悬置的视网膜 - 曾曦的解构主义现象学之路”(2017年,华艺廊,广州,中国)。

詹海蕙

詹海蕙,艺术家、设计师、美育导师、摄影师。热爱艺术20余年,现工作于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广东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街舞冠军(四年一届),亚洲青年艺术设计联盟理事、InSEA国际艺术教育学会会员、中外美术研究院特聘美术家。

我以创作转译,映照出生活的斑斓。做有态度的艺术,有温度的设计,有灵性的美育,有故事的摄影。(一个善于捕捉生活野趣的enfp)。

张琪凯

张琪凯,字一飛,生于北京,先后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意大利米兰布雷拉国立美术学院绘画系,以及意大利米兰设计学院多媒体专业。他多次受邀参与意大利、法国、比利时等地的艺术工作室驻留与创作项目,展现出国际化的艺术视野与跨文化交流的活力。张琪凯的创作横跨绘画、装置、行为和多媒体等多种媒介。他注重吸收东方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并以东方美学的表达方式融入当代人文语境。他的作品兼具中西文化的双重张力,语言简洁、构思巧妙、寓意深远,常常探索自然空间与人类生存空间之间的关系,并力图在细微处传达语言难以触及的精神触动,激发观者的内在共鸣。

其代表作品系列包括《天林》《平衡仪》《国际象棋》《360度》《势》《方台》《衡》《怒而飞》《风动》等。其中,装置作品《天林》曾获意大利亚洲艺术双年展一等奖,《禅园》获首届布拉格双年展荣誉奖。

郑泽生

郑泽生,独立艺术家。1972年出生于广东省丰顺县,现居于云南丽江。始终保持对艺术纯粹的热爱,以天地自然为师。行走的过程赋予他无限的创作源泉,将绘画变为一种生活形式,形成独具一格的野生艺术创作状态。

他把艺术作为道义责任,将自己从世俗的美学原则上抹去,直接用灵魂来审视已经存在和可能存在的世界。致力于通过油画、水墨、雕塑及装置作品的创作,探索和表达新东方美学。代理机构有今日画廊、野空间等,多次参加香港 Art Central、艺术北京,艺术深圳、上海国际艺博会等,作品被收藏于国内外美术馆、艺术机构及私人藏家。

朱离子格

朱离子格,1988年出生于山东。她的作品涉及绘画、装置、摄影等,曾先后在韩国光州市立美术馆、美国哈德逊等地艺术驻留学习,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主要个展有:“生长公式”(2022,北京,Mstudio);异化景观:朱离子格作品展(2018,北京)。其作品曾被美国Art Frontier(2024Vol.2, No.1)刊物专栏报道。

朱离子格在多年探索的纸本与装置作品中,用缠绕的笔触,呈现着一种看似无形,却有着内观与交织感触的结构。她将自己丰富的创作思绪埋藏在一些狭窄细碎的缝隙里,在最易被忽视的逼仄中创造最为辽阔的心绪。她的作品趋向于纯实的情感宣泄,刀刻一样的线条相互层叠在一起,映射着某种时代景观的暗涌——它不可名状,却活生生地存在着。

01小组

01小组,2009年12月成立,由2名常驻成员及多名项目成员组成,致力于虚拟艺术方向研究,是中国最早一批介入网络、科技与人文艺术交叉领域理论研究,并以此为创作方向的艺术小组。目前,小组与不同科学实验室及数码工作室合作开展研究与创作。

梁链喜,1981年生于中国广东省茂名市,2005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中山。

陈荣彬,1981年生于广东省江门市,2005年毕业于广州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获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代艺术专业,获硕士学位;2022年就读于韩国灵山大学博士班,现工作生活于广州。

南方+记者 陈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墨... 在三国历史中,关羽大意失荆州堪称改变局势的关键事件。失荆州之前,刘备集团在汉中击败曹操,且凭借荆州水...
原创 他... 在抗战时期,中国涌现出许多英勇的抗战将领,他们凭借过人的智慧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胜利...
原创 大... 《——【·前言·】——》 清朝晚期,李鸿章摆了一桌丰盛的宴席,八位刚投降的太平军将领满心欢喜地入座。...
原创 许... 1973年,毛主席在一次中央全会上提出了一项重要的调整计划:各大军区的司令员进行对调。自新中国成立以...
原创 “... 在西晋灭亡之后,中国的历史迎来了东晋和十六国时期的动乱。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大乱世,其中东晋是由司马氏在...
原创 一... 日本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国度,始终将舒适与便利放在首位。从智能马桶到高速列车,再到各式各样的自动售货...
原创 朱... 中国历史上曾有一位特别的皇帝,他的故事堪称传奇——起点仅仅是一个破碗,装备全靠拾取,却凭借顽强的生命...
原创 初... 初唐风云:文人命运与时代洪流 唐高宗龙朔年间,长安城朱雀大街车水马龙,文人雅士怀揣科举梦云集于此。...
原创 日... 天皇是日本的国家元首,同时也是日本人民的象征。从历史上看,天皇制度已经延续了126代,成为世界上历史...
原创 大... 朱棣能在靖难之役中取得胜利,姚广孝的贡献不可小觑。作为一位僧人,姚广孝几乎可以说是推波助澜,让朱棣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