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 描绘了月夜品茶的雅致情景
创始人
2025-02-16 11:01:57
0

尝 茶

刘禹锡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一、诗歌译文

茶农们小心地在芬芳的茶树丛中采摘鹰嘴状的嫩芽,

采茶或制茶的老师傅精心封装好这批新茶,寄送给远方的谪仙人(诗人自喻)。

今晚更有湘江上的明月作陪,

照耀着茶碗中浮起的美丽茶花。

二、诗歌赏析

  1. 首句赏析:“生拍芳丛鹰觜芽”,此句生动描绘了采摘新茶的情景。其中,“生拍”指的是采摘的动作,新鲜而有力;“芳丛”则是指香气四溢的茶丛;“鹰觜芽”形象地描绘了新茶的嫩芽形状,如同鹰嘴一般尖锐而细嫩,这是优质茶叶的标志。这句诗让人仿佛看到了茶农们精心采摘新茶的情景。
  2. 次句赏析:“老郎封寄谪仙家”,这里的“老郎”可能是指采茶或制茶的老师傅,他精心封装好这批新茶,寄送给远方的友人或文人墨客(这里的“谪仙家”则是对友人或诗人自己的高雅品味的赞美,也暗示了收茶人的不凡身份和地位)。这句诗展现了茶文化的交流与传承,以及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同时,“谪仙家”也透露出诗人虽遭贬谪,但心境依然高雅脱俗。
  3. 三、四句赏析:“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这两句将品茶的情景与美丽的自然景色相结合。其中,“湘江月”不仅指湘江上的明月,更象征着一种高洁、清幽的意境。在月光下品茶,无疑增添了几分诗意和浪漫。而“照出菲菲满碗花”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菲菲”形容茶花盛开、香气四溢的样子,“满碗花”则是指茶汤中浮起的茶花或茶沫,它们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美丽。这句诗通过视觉和嗅觉的双重感受,展现了品茶时的美妙体验。

三、诗歌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刘禹锡的生平经历密切相关。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在仕途上,他因参与“永贞革新”而屡遭贬谪。这首诗便是在他被贬谪至湘江一带时所作。诗中描述了诗人收到老友寄来的新茶,并在月圆之夜烹茶品饮的情景。通过品茶、赏月等生活细节,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展现了自己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具体来说,诗中“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两句,既展现了新茶的珍贵与采摘的不易,又表达了老友对刘禹锡的深厚情谊。而“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月夜品茶的雅致情景,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情画意。

四、杂论

诗歌《尝茶》写的是暮春时节的茶。这一判断基于诗中对采摘茶叶时节的描述:“生怕芳丛鹰嘴芽”,意指在茶丛间采摘形如鹰嘴的嫩芽,这种行为通常发生在春季,特别是暮春时节,此时茶叶新鲜且品质上乘。同时,诗中的氛围和情感也符合暮春时节的清新与雅致。因此,可以确定《尝茶》所写的是暮春时节的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师... 一师长打了败仗,被司令痛骂,他说:骂够了没?我们还饿着肚子呢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对中国的侵略让中国...
原创 秦... 在秦汉时期,辽阔的北方边疆上,一场智慧与勇气的较量正悄然上演。在这片被战火和风沙交织的土地上,秦汉两...
原创 康... 【前言】 清朝嘛,因为是少数民族掌权,所以排外是自然而然的事。这几百年里,汉族官员们可就没那么吃香了...
闽北革命人物(第14期)| 黄... 黄可英(1909—1934),福建省沙县人,闽北革命根据地建(瓯)松(溪)政(和)地区党的早期领导者...
原创 同... 引言:说到朱元璋,那么肯定就绕不开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智士猛将了。朱元璋手下的猛将有很多,这里我就不...
党史百年天天读 ·7月22日 重要论述 1945年7月22日 毛泽东致电王震、王首道。电报提出争取时间在粤北湘南创立五岭根据地,指...
原创 水... 总有人说,解放战争中,国民党高级将领傅作义和陈明仁,在归降我党后受到的工作待遇截然不同? 一个为国家...
原创 “... 在阅读此文后,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
原创 关... 深夜的荆州城外,月色朦胧,远处的战鼓隐隐传来。城墙上,守军紧张地注视着远方,空气中弥漫着战争的紧张气...
原创 玄... 李建成真的像影视剧中塑造的那么无能吗?真实的李建成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历史可以分四个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