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8年对于明朝来说是一个令人痛心的年份,因为这年,开创辉煌帝国的传奇皇帝朱元璋离世,给整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然而,在同一年,恰逢一个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他的诞生为大明的延续贡献了195年的历史,他就是被称为明朝首位忠臣的于谦。
于谦生来就是一个正直且气宇轩昂的人,从小便将文天祥视为自己的榜样,并立志向他学习。时光悄然流逝,23岁那年,于谦成功考中进士,标志着他仕途的开端。当时,汉王朱高煦因不满宣宗继位而发动叛乱,结果在王阳明的指挥下被平定。被俘的朱高煦被带到宣宗面前,面对于谦的严厉斥责,他颤抖着全身,忍不住大喊:“臣罪该万死!”与此同时,宣宗对于谦的才能产生了极大的钦佩,便下令让他巡视江西。
接下来的19年,于谦担任江西、河南等地的巡抚,扩展了自己的见识和履历。凭借清廉的为官态度,他赢得了不少大臣的钦佩。“三杨”去世后,太监王振开始掌权,每逢节日,各地官员都需要为王振送上丰厚的贺礼,而于谦始终不愿违背自己的原则向王振献礼,因此惹恼了他,最终被关进了监牢。然而不久后,王振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定放他出来,只是将他贬职而已。
在江西和河南两地,超过二十万百姓因于谦的冤屈而声援他,各地藩王也纷纷为他求情,最终王振不敢再造次,将于谦释放。1448年,于谦再次被朝廷征召,任职兵部左侍郎。
1449年,瓦剌领袖也先的军队侵扰明朝,受太监王振的鼓动,明英宗亲自率军出征,结果在土木堡遭遇惨败,皇帝被俘,而也先的军队迅速逼近北京,导致民心惶惶。在老臣们的坚守下,于谦统筹策划了北京保卫战,成功挫败了瓦剌的进攻,捍卫了明朝的尊严。
战后,于谦的仕途达到巅峰,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多的嫉妒与算计,许多人在暗中损害他的名声。起初于谦还会反驳,但随着时间流逝,他渐渐选择沉默。明英宗在被明代宗幽禁后,1457年,在石亨、曹吉祥的策划下,发动了夺门之变,重新夺回了皇位,随后在曹吉祥等人的谗言驱使下,明英宗下令处死于谦。
于谦被捕入狱,令人感到悲痛的是,他的冤屈几乎家喻户晓。当时锦衣卫闯入于谦家中抄家时,所有人无不落泪,面对这位曾任一品重臣的家庭如此潦倒,众人深感羞愧。
2月16日,于谦最终被冤屈致死,令人痛心的是,在他死后的第一百天,曾参与暗杀的刽子手选择了自杀以谢罪。当于谦死讯传至皇太后耳中,她深感悲痛,几天未曾进食。
明宪宗继位之初,立即为于谦平冤,而在明孝宗时期,皇帝更是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于谦的祠堂以供祭拜。如今,河南、江西等地仍然保留着于谦祠,世世代代的人们以此缅怀这位忠勇的臣子,尽管在其生命的最后时刻遭遇冤屈。由于其无私奉献于国家和人民,于谦被称为“明朝第一忠臣”,明史对于他的评价也道出了他忠心义烈的事迹,甚至与日月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