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避寒 编辑|避寒
《——·前言·——》
戴戎光在被捕的那一刻才猛然意识到,他从未真正指挥过这支部队。
1949年4月21日清晨七点,江阴要塞的炮兵接到了新的命令:立即向南岸的解放军发起炮击。戴戎光亲自签发了命令,这一刻,他作为要塞司令的角色是他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以“司令”身份指挥作战。
145师打来了紧急电话,请求火力支援,解放军已经突破了长江东线,时间已经非常紧迫。戴戎光知道,事关重大。炮兵总台长唐秉琳没有丝毫迟疑,指示操作员立即开火。
三声巨大的炮响传来,然而炮弹却落在了北岸,意外地炸中了145师的士兵,造成了三座工事被炸塌,通讯设施一片混乱。
不到三分钟,电话再次响起,戴戎光抓起话筒,听到了对方的怒骂声。
“你疯了吗?!你打的是谁?你是不是通共了?!”电话那头是145师师长的怒吼,声音嘶哑,话音未落就挂断了电话。
戴戎光愣住了,他没有想到,这竟然不是一次误差或误判,而是彻底的反击。他立刻命令炮兵重新核对坐标,调转炮火方向,但没有人动弹。他再次下达命令,唐秉琳依旧没有回应,只是低头看了看表,似乎在等待什么。
全台陷入寂静,唯有探照灯不停地闪烁,就像舞台上的聚光灯,但没人知道,究竟是在演绎什么样的剧目。
戴戎光感到一阵不安,他命令检查防区的各项状态,才发现游动炮团已经不在原位,守备总队也没有按时换岗,哨兵的表情异常古怪,通信系统更是无法响应。
他派人检查电话线,结果发现,主干线已经被切断超过三小时。
翻阅值班记录时,他发现几页被撕掉,剩下的则是“军事演习”的计划,演习的内容包括灯光模拟、哨岗对调以及无线电静默。种种迹象表明,这一切看似是演习,但每个细节都与现实的混乱吻合。
戴戎光急切地喊道:“警卫!”,却没有得到回应。当他调动守备部队时,走上前来的是一名副官,他举起手中的枪,指向戴戎光。
“戴司令,请你放下命令本。”
戴戎光注视着那名副官,那是他去年提拔的军官,父亲是忠诚的老党国将领,原本在第三战区任营长,他一直信任这个年轻人。
然而此刻,他看到的只是那名副官冷静且不带敌意的眼睛,仿佛在无声地告诉他:“你应该明白了。”
戴戎光没有反抗,只是喃喃自语:“原来整个要塞……只有我不是地下党。”
这一切局面,早在两年前就已悄然开始。
1946年,抗战刚结束,国民政府急于重建长江防线,江阴要塞作为门户重镇被紧急整修,并且扩大编制至三倍。更多的人员加入,然而漏洞也随之增多。
原司令孔庆桂是“老江阴”式人物,抗战期间曾守住三年,但他也不免有些贪心。1948年春,财政部进行审计,发现账目存在大量问题,弹药账目缺失、粮饷失踪、军械登记造假等问题暴露无遗。
孔庆桂迅速逃亡,车未出江阴,审计报告还未出炉,他便带着大批现金和文书消失在南京城南。
孔的离开让空缺的司令职位成为了军政系统的争夺焦点,多个有背景的人物纷纷参与竞争。南京国防部提出了三名候选人,其中包括一位陆军大学的高材生、一个口音重的军工毕业生,和一位几乎没有显赫履历的京沪铁道警卫营营长。
戴戎光并未在名单中,他缺乏资历,也没有背景,仅凭一份“清白档案”,这份档案是在地下党安排下“洗白”的。
唐秉琳做了手脚。
那时,江阴要塞的农民银行里有一笔“特种经费”,本应用于修建炮阵,唐秉琳动用了这笔资金,悄悄转移了30两黄金,换成了汇款单,秘密送到戴戎光家中。
戴戎光知道这笔钱的来源,但他并未多问。那时,他一直想升职,但始终找不到合适的机会,他明白,这份机会背后并非人脉,而是筹码。
戴戎光收下了这笔钱,默不作声。他做了三件事:将带金牙的上排牙齿换成了普通白瓷,剃了头,改穿旧制军装,且让妻子写了一封“举家节衣缩食、扶老携幼”的申请信。
这三项举动被上报,审查员没有怀疑他是通过金钱买官的,反而觉得他“诚实,不像那些整天打麻将的老官”。经过审批,戴戎光顺利进入了蒋介石的视野。
他在蒋面前只说了三句话,规规矩矩,蒋介石信任他,批准了他的任命。
这个“清廉司令”就这样走上了江阴要塞司令的位置,他以为这完全是自己本事的体现。
然而他未曾察觉的是,他并非登上了指挥台,而是走入了一个早已布置好的陷阱之中。
戴戎光上任的第二天,唐秉琳就开始调动炮兵力量,没人提出异议。唐并非普通炮兵,他自1938年起就在新四军从事情报工作,1942年已经潜伏进江阴要塞。
七年时间,他从工程兵逐渐升至炮兵总台长,伺机而动。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更换了火控系统的技术员,让自己的“表弟”担任此职。这个“表弟”的身份没有人怀疑,因为他的身份证明是由军政处盖章的,而那个章是由吴广文亲自盖的。
吴广文是守备总队长,比唐早入党,他负责要塞的步兵调度,是整座要塞的实际掌控者。三年来,吴广文做了一件大事——将所有忠于国民党的老兵调去做后勤工作,表面上是支援,实则是剥离其武装力量。
到了1949年春,整个要塞共有7000人,其中3000人是后勤人员,2000人是技术兵,能实际作战的,仅剩不到2000人。而这些能战斗的人,80%都属于游动炮团、工兵营和守备总队,都是地下党成员。
唐秉琳掌控了炮兵调度,他下令调整火炮口径,没有人敢反抗。他的人将所有弹药重新清点过,每一枚炮弹上都贴上了“已检标签”,这些标签是假的,引信早已被拆除。
你可以开火,但打不出炮弹;你可以下达命令,但没人会执行。你是司令,但你没有任何实际权力。
这一局,已经下了三年,但没有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已经身处圈套。
4月22日,江阴要塞的起义悄无声息地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