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十六国时期正是“乱世出英雄”的典型表现,其中涌现了许多天赋异禀的人物,慕容恪便是其中之一。
慕容恪,字玄恭,前燕宗室的重臣,是文明帝慕容皝的第四子。由于母亲高氏并不受父亲宠爱,慕容恪长期未能引起父亲的关注。提到慕容皝,他在培养子嗣方面非常有一套,且其家族也因此培养出了许多英才,被后人称为“慕容四杰”,而这些英杰无一例外,都是他的儿子。那么问题来了,像慕容皝这样明理且具有远见的父亲,为什么偏偏忽视了慕容恪呢?难道只是因为慕容恪母亲的缘故?
事实上,大家族的孩子培养常常遵循“择优培养”的原则。尽管慕容家族庞大,但资源始终有限,尤其是教育、情感投资、时间和精力等方面,任何一个家族都无法做到对每个孩子一视同仁。尤其是慕容皝,他有20多个儿子,显然无法将全部心力倾注在每个孩子身上。
不过,慕容恪并未因此气馁,反而凭借着天赋和努力,少年时便已表现出过人的外貌与气度。他的高大身形、坚毅性格和成熟稳重的谈吐逐渐改变了父亲对他的看法,慕容皝最终开始重视并亲自培养他。在慕容恪15岁时,慕容皝便决定将他送上战场,以锤炼其能力。在那个血与火交织的年代,只有真正经历过战场的洗礼,才能被认定为慕容家真正的英才。
果然,慕容恪的天赋在军中得到了迅速的展现,15岁便能独当一面,迅速崭露头角,成为一名年轻的将领。
338年5月,后赵皇帝石虎在与慕容鲜卑展开攻势后,决心趁机扫清东北战场。为了报复慕容皝未遵守约定的作战协议,石虎挥兵数十万围攻了前燕的根据地——大棘城(今辽宁省义县)。此时的局势是敌强我弱,慕容皝甚至动了逃跑的念头,然而他的手下却劝他坚持下去,认为如果没有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就逃跑,未来将难以翻身。最终,慕容皝下定决心坚守大棘城。
经过一段僵持后,石虎发现大棘城难以攻克,最终选择撤退。按慕容家的传统,“来者不易放过”,慕容恪便率2000骑兵出城追击,成功击杀赵军三万余人,展现了非凡的战功。
同年12月,段部鲜卑首领段辽原本已向石虎投降,但由于石虎屠戮其族人,他反悔并与慕容家联合起来。此时,石虎派遣麻秋、阳裕等将领率领3万大军去接应投降。慕容恪再次带领精骑7000,在密云山伏击,最终大败赵军,麻秋被迫步行逃脱,阳裕则被俘。
341年10月,慕容皝看着儿子慕容恪已经成熟,任命他为渡辽将军,驻守平郭。自从慕容翰逃亡、慕容仁被杀后,辽东一直缺乏能镇守的力量,高句丽也趁机频频骚扰。但自慕容恪驻防以来,他屡次击败高句丽,使得高句丽再也不敢轻易进入前燕国境。
344年,慕容部攻灭了宿敌宇文部,慕容恪和弟弟慕容垂一起在战场上显得光芒四射。
365年2月,慕容恪与吴王慕容垂联手攻占洛阳。三月,成功占领并俘虏扬武将军沈劲。尽管慕容恪本打算赦免沈劲,但慕容虔认为沈劲不可为用,最终被迫将其处死。
在夺取洛阳后,慕容恪继续推进,进驻崤山、渑池,震慑了前秦的宣昭帝苻坚。遗憾的是,慕容恪此时病重,未能继续扩展战果。不久后,慕容恪因病去世,享年约45岁。
慕容恪的死后,慕容盛下令撰写《燕颂》,以纪念这位为前燕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在“慕容四杰”中,慕容恪被认为是最具综合实力的一位。他不仅在战场上屡建奇功,而且在内政上也显示出过人的能力和睿智。特别是在对待弟弟慕容垂时,慕容恪展现出了非凡的包容和气度,他愿意在兄弟之间保持和谐,帮助家族稳固政权,这种宽容和大度正是他值得敬仰的品质。
慕容恪不仅仅是一个能够征战沙场的猛将,更是一位深知人心、懂得如何安抚与稳定的领导者。他的眼光远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用策略,最终达成自己和家族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