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张良对自己所获得的封号感到无比满意,他甚至认为这个封号是恰如其分的,若是再高一些则显得过于奢侈。我们可以参考《史记-留侯世家》中关于刘邦为张良封赏的相关记载,来进一步理解这一喜悦的根源。
在汉六年正月,汉朝的高层开始正式封赏那些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们。值得注意的是,张良本人并没有参与过实际的战斗,然而高祖刘邦却说:“纵观征战筹划于帐中,通过远程指挥赢得胜利,子房的功劳不可忽视。自挑齐国的三万户。” 张良谦虚地回应道:“我最初出身于下邳,能够与陛下相见相会于留侯,这实属天命授予陛下的恩赐。既然我能为陛下出谋划策,实在是恰逢其时,能够获得这个封号已经让我心满意足,实在不敢奢求三万户。”于是,刘邦就封张良为留侯,并与萧何等人一同封赏。
在值得庆祝的汉高祖六年,刘邦终于对与自己并肩作战的老朋友们做出了正式的封赏。其中,萧何位列第一,曹参紧随其后。虽然张良的封号次序没有明确指出,从《史记》的排位来看(他排在萧何、曹参之后,而在陈平、周勃之前),可以推测张良应是第三位获得封赏的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分配封地时,张良的封地面积更为丰厚——曹参这位名列第二的功臣,仅得一万零六百三十户,而张良则获得了三万户,并且还是“自择”,即由他自己选定所掌控的地盘。这足以显示出刘邦对张良的高度重视和深厚的信任。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只给予张良封侯的荣誉?为何不升他为公爵或王爵呢?这就需要我们回溯到汉初的政治格局进行探讨。当时虽然存在异姓王,但其中的大多数都是早已建立自己的势力的诸侯,他们与刘邦之间的关系更像是合作伙伴,而非单纯的君臣关系。刘邦称帝后,首要任务便是削弱这些异姓王的权力。
如果刘邦真的将张良封为王,我想张良不仅不能开心,恐怕反而会在地上匍匐着,心中充满敬畏,极为迫切地请求皇帝的宽恕吧。
您对于张良的封侯还有其他独到的看法吗?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互动,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