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南宋最后一位进士,也是宋朝的守墓人。他用宋词里最苍凉的一场雨,写尽了人的一生,这短短56个字打动了后世七百多年,也成为了宋词最后的挽歌,他就是大宋最后的风流——蒋捷。
可惜的是,蒋捷生不逢时,一生都活在国破家亡的旧梦里。
蒋捷,字胜欲,号竹山,生于南宋末年(约1245年),卒于元初(约1305年后),是宋末元初常州府阳羡(今江苏省宜兴市)人,是当地的巨族之后,也是南宋词坛里的一员。他的先世为宜兴大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蒋捷考中进士,步入仕途。然而,南宋的覆灭使他深感亡国之痛,从此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蒋捷以词名世,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
但是在众星璀璨的词坛中,蒋捷似乎没啥存在感,就连他的生平也有点模糊,没有充足的资料考证。
蒋捷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明好学,饱读诗书,尤其擅长填词。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学者,对蒋捷的教育十分严格,希望他能继承家学,光耀门楣。在父亲的教导下,蒋捷不仅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还培养了高尚的道德情操。
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29岁的蒋捷参加了科举考试,并一举考中进士。这对他来说,不仅是个人荣誉的象征,更是家族荣耀的体现。然而,就在他准备一展抱负、为国效力时,南宋朝廷已经摇摇欲坠,蒙古大军压境,国家危在旦夕。
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元军攻陷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朝廷灭亡。蒋捷亲身经历了这场巨大的变故,深感亡国之痛。面对蒙古人的统治,他选择了隐居不仕,以遗民的身份自居。他深知,在蒙古人的统治下,汉人很难有出头之日,更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无奈的他只好四处漂泊。
当他乘船缓缓驶过吴江县时,看着被元军践踏的故土,心中涌动的伤国之痛与深切的思乡之情,犹如江面泛起的层层涟漪,难以平息。于是,他挥毫泼墨,写下了那首感人至深的思归之作——《一剪梅·舟过吴江》:「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从此,蒋洁背负着亡国之痛,开始了动荡飘摇的余生。
隐居期间,蒋捷以填词为乐,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和无奈。他的词作风格多样,但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
当时元朝想让他去做官,他坚定的拒绝了,而是选择隐居在故乡宜兴的竹海里。他没有做过一天宋朝的官,但他甘愿用自己的气节默默守护着南宋的残存却宝贵的尊严。他的身影在竹影婆娑中显得格外孤独而坚定,仿佛是在向世人宣告,他要做宋朝的守墓人。即便国已不国,但他的心永远属于那片故土,属于那个他深爱却又无力挽回的宋朝。
公元1299年的一个雨夜,年过半百的蒋捷寄居福山寺,窗外的雨声连绵不断,勾起了他对往昔的无尽回忆。那时南宋已灭亡20年,新的时代已然来临,而他却仍沉浸在国破家亡的旧梦中,脚下的土地依旧,可故国却已不复存在。他的人生就如同窗外的那场大雨,磅礴而孤独,绵长而无助于。他便写下了千古绝唱《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首词用人生的三场雨写进了蒋捷的一生,更是诉说着一个王朝的辛酸,因此也被称为宋词最后的挽歌。
此词以“听雨”为线索,通过描绘人生三个阶段听雨时的情景,展现了人生的变化和沧桑。青春年少时,他在繁华的歌楼上听雨,享受着青春的快乐和生命的奇妙;壮年时,他漂泊流浪,在旅途中的船上听雨,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迷惘和对过去的怀念;老年时,他无家可归,无处可逃,只能在和尚的小屋下静静地听着雨滴的声音,直到天亮。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深刻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悲欢离合的无情。
蒋捷的词作在宋末元初的词坛上独树一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词作不仅抒发了个人情感,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遗民们的凄凉生活。他的词风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
清代词学家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卷七》中评论蒋捷:“词不必足法,人品却高绝。”这是对蒋捷人品和词品的极高评价。蒋捷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词风被后人继承和发扬,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
蒋捷最著名的十首诗词包括《虞美人·听雨》、《一剪梅·舟过吴江》、《声声慢·秋声》、《贺新郎·兵后寓吴》、《昭君怨·担子挑春虽小》、《霜天晓角·人影窗纱》、《贺新郎·吴江》、《一翦梅(宿龙游朱氏楼)》、《少年游·枫林红透晚烟青》和《虞美人·梳楼》。这些诗词各具特色,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蒋捷诗词创作的精华所在。
其中,《一剪梅·舟过吴江》中的名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更是千古传诵。这句词以自然界的樱桃变红、芭蕉变绿来比喻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易老,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蒋捷也因此得到了“樱桃进士”的雅号。
晚年的蒋捷生活困顿,流寓在江浙一带,过着清客的生活。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填词。相反,他更加珍视自己的词作,将它们视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词作不仅记录了他个人的悲欢离合,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遗民们的凄凉生活。
公元1035年,蒋洁走完了他60年的人生。
他没当过一天南宋的官,却做了一辈子南宋的守墓人。当元军的铁蹄踏破他的家园,他只能在遍地哀嚎的混乱中颠沛流离。他的离去,不仅是一个人的终结,更是一个时代的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