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赵云,大家首想到的必然是他的传奇经历:长坂坡救主。
在这场激烈的战争中,赵云展现了无与伦比的英勇。阅读《三国演义》,可以看到作家笔下壮阔的描写:在长坂坡,赵云怀抱着后主刘禅,勇猛地冲破重重包围,砍倒了两面敌军的大旗,斩获了三条长戟。他的剑枪前后施展,无数敌将纷纷倒下,曹营中的名将死于他的刀下者多达五十余人。后来的诗人曾为他吟颂道:“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自《三国演义》
那么,长坂坡的赵云到底有多么无敌呢?翻看全书,或许可以说他的表现几乎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极致。在这一战之后,“常山赵子龙”这个称号迅速传遍了整个天下。
据历史记载,丁奉甚至如此称赞赵云:“更兼赵云有万夫不当之勇,汝知他当阳长坂时否?” 曹军战士们提到赵云时,纷纷道:“所到之处,但见‘常山赵云’四字旗号,曾在当阳长坂知其勇者,互相传说,尽皆逃窜。”而吴军的陆逊知道是赵云后,立刻下令军队撤退。西凉的士兵们更是早已听闻赵云的英雄事迹,见他果然英勇如昔,谁敢与他交锋?
事实上,历史的记载也并不薄弱。尽管《三国志·赵云传》仅有不到300字,却专门留出50个字用来叙述这场战争,足以见证其在历史中的关键地位。“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
然而,虽然长坂坡是赵云成名的战役,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竟成了他未来最大的一道污点。这背后的原因在哪里?主要源自于那一次赵云曾多次请夫人糜夫人骑马,而夫人却始终拒绝。当四周的喊声四起之时,赵云不得不厉声说道:“夫人不听吾言,追军若至,为之奈何?”无奈之下,糜夫人最终选择了放弃阿斗,翻身投入了枯井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来自《三国演义》
这一惨痛的结果虽然并非赵云的本意,但他间接导致了糜夫人的死,因此在后来对他的评价难免受到影响。有记载称:“伍子胥曾鞭主尸,赵云曾叱主母,此二人不堪入庙。”而真宗则认为:“此二人亦英杰也,可于门首享祭。”让历史将他们并列于武庙中作为门将。
然而,值得指出的是,历史上赵云在长坂坡救的实际上是阿斗和他的母亲甘夫人,因此并不存在他逼死糜夫人的情况。赵云始终是一个智勇双全、忠心耿耿的优秀将领,他在长坂的英姿将无疑永载人们的记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