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按农历算是乙巳年十一月二十四,属蛇。刘邦于公元前195年6月1日去世,按照农历是乙巳年四月二十五。刘备则出生于公元161年7月16日,农历为辛丑年六月初六,属牛,去世的时间是公元223年6月10日,即农历癸卯年四月二十四。
汉烈祖刘备是否是汉太祖刘邦的后裔并无确凿证据,但可以肯定他不是汉献帝的亲王。《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家谱并没有任何实际参考价值,因为《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且其内容经过后来的作者毛宗岗进行了大量加工。而《三国志》中的史料虽然相对可信,但也有局限,因为其作者陈寿出生在蜀汉地区,他的视角本身就可能带有一定的地方性偏见。在《三国志》的史料中,刘备与刘邦的关系并不十分明确。首先,我们可以从《刘氏家谱》这个所谓的权威来源开始分析,看看它所传递的信息是否有其可靠性。
按照流传较广的刘邦到刘备的家谱来看,汉太祖刘邦到汉烈祖刘备之间经过了二十一代人。刘邦在打败西魏王魏豹后,迎娶了薄夫人并生下了刘恒,他在诸吕之乱后被推举为皇帝,庙号汉太宗。汉太宗刘恒的儿子是汉孝景帝刘启,父子两人创造了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景帝与不同的妻子生下了多位儿子,其中刘发继承了长子之位,成为长沙王,而刘发的后代则成了东汉的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的祖先。此外,刘胜也是景帝的子嗣之一,他拥有多个儿子,家庭人数庞大,且在当时西汉实行推恩令的背景下,刘胜的后代不仅在许多地区封侯,还形成了众多的支系。
刘胜的五个儿子中,陆城亭侯刘贞被废除爵位,其余的子孙则继续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多个宗族分支。通过这些支系的演变,刘备的祖先可以追溯到这一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些家谱看似详尽,但在其中有许多疑点。比如,刘胜的后代有些因为与皇帝的关系变得更加显赫,而一些本应失去爵位的人却意外地再次被封侯。
根据这些家谱的计算,刘邦和刘备之间相差大约417年,按照刘邦驾崩和刘备出生的时间差,跨度更是达到418年。考虑到这个时间差和代数的长度,刘备与刘邦的家族关系实际上显得非常复杂,甚至几乎没有直接的联系。从辈分上讲,刘备是刘邦的第二十一代孙,而刘备既不是汉献帝的亲王,反而比汉献帝年长20岁。由此看来,刘备与刘邦并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且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几乎为零。
这种差距让《三国演义》中关于刘备家谱的记载显得尤其不可靠,尤其是家谱中提到的许多侯爵与河流的关联,似乎与地理位置和封地有关,但这些家族的实际情况却常常与历史记载不符。而《三国演义》也因此成为了对这些家谱信度的质疑来源。更令人震惊的是,尽管《三国演义》将刘备与刘邦的关系描绘得似乎有某种深远联系,但这些信息中却充斥着许多不合常理的细节。
尽管历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里对刘备与刘胜的关系作了详尽的论述,家谱看似严谨且无懈可击,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刘备的出身。刘备出身贫寒,原本是一个走卒和商贩,他并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在当时东汉强调门第的社会背景下,刘备便借用自己姓刘的优势,宣称自己与汉朝皇帝刘邦有着某种血缘关系,这既可以为他争取社会认同,也有助于赢得民众支持。因此,尽管刘备自称是刘邦后裔,但这一历史传承更像是一种政治上的策略,而非真实的血统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