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
首先,合肥虽然不算是一座大城市,但它的战略位置却极为重要。合肥临近巢湖,对于东吴军队来说,意味着他们可以迅速从水面上进攻和撤退。实際上,魏国对此感到非常困扰,常常需要派遣大规模军队进行防守,最终甚至无奈地将合肥的旧城拆除,转而在内陆修建了新的城池。可以想象,当时的淮水穿流而过,水战条件下,孙权的军队能够发挥更大优势,攻下合肥便相当于将整个战局向前推进了许多。
其次,查看地图就能发现,合肥如同一把尖刀,深深插入东吴的两个政治重心——南京和武昌之间。如果能够控制合肥,吴国的东西两军可以更加便捷地在中间集结,然后向北威胁当时南方一带的重要经济中心——寿春。寿春地方是一个关键的粮食生产区,这里是袁术当初得以崛起,甚至敢于称帝的重要原因。此外,在淮南三叛中首次爆发的王凌之乱正是以寿春为核心,对其进行平定时,司马懿尽管已年过七旬,仍然亲自前往,显示出这个地区在当时的重要性。
谈及寿春,我很推荐大家有机会能够亲自前往寿春古城游览一番。那里的古老格局至今基本保持完好,整个城池呈方形,犹如一盘棋,四面都有城门,每个城门前还有独特的瓮城和护城河以及隐秘的古城楼,尽在眼前,想必眼前的景象会令人惊叹不已。
因此,孙权攻打合肥的最主要战略目标实际上是围绕寿春展开的,因为寿春不仅是江淮的咽喉,向北进攻便无险可守,而淮河南下更是直抵长江。在这样的局势下,虽然孙权的能力和他麾下将领的战斗力都显得不足,连合肥都未能成功攻下,这也成了他被称为“孙十万”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