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有一句颇为流行的话,那便是“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然而,有一个问题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徐庶为何推荐了被称为“卧龙”的诸葛亮,而没有推荐号称“凤雏”的庞统呢?这个疑惑其实可以用一个观念来解释,那就是“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当时的刘备虽然有关羽、张飞和赵云等几位猛将能够征战四方,但手下谋士如孙乾、糜竚和糜芳的兵力仅仅不超过三千人,而且这些士兵还局限在新野这个并不宽广的小县城中。实际上,刘备的势力在当时连一个三流的地方势力都微不足道。因此,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简直是为他送上了一份巨大的惊喜和难得的机会。
诸葛亮虽然也出身于位于名门望族,但他并没有那种世家子弟对平民的傲慢与偏见。他待人接物极为谦逊,甚至在当时已提出了极具深远意义的“隆中对”,意在等待一个像刘备这样的英杰。诸葛亮的人品与聪慧,仿佛是为刘备量身定制般,恰如其分,简直是刘备最需要的人才。
然而,庞统与诸葛亮截然不同。庞统被誉为“凤雏”,是非常优秀的军事智囊,但他身上同样流露出贵族家庭特有的骄慢和优越感。换句话说,庞统有着轻视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的坏毛病。他的性格非常孤傲,人际关系也相对不佳。若是庞统与刘备合作,只怕会因为庞统的傲气而令刘备心烦意乱。因此,徐庶怎么敢将这样一个人推荐给刘备呢?无疑,这只会为刘备增加难以解决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