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我们讨论了秦始皇嬴政的身世真相,澄清了他不可能是吕不韦的儿子。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揭示一些秦朝历史中的盲点:我们都知道秦二世胡亥,但他并不是秦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事实上,最后一位秦王是一位贤明的君主,但他只在位了短短46天。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在铁骑的践踏下,秦朝最后的辉煌象征——阿房宫,被项羽的一把火烧成了废墟,昔日的王子皇孙,也随着这一场火灾,变成了刀下的亡魂。与其说秦二世胡亥幸运逃过了这一劫,不如说他早早就被自己最信任的大臣赵高逼迫自尽。许多人可能认为,胡亥自尽之后,秦朝便彻底灭亡。但实际上,秦朝最后的王者并非胡亥,而是一个贤明的皇帝,遗憾的是,他的治国之志未能长久,帝位仅维持了46天。
故事要从一个奇异的梦境开始。那是一个充满不安的夜晚,烛火摇曳,阴影交错。胡亥从梦中惊醒,梦见一头猛虎狠狠地咬死了给他拉车的左骖马(即马车左侧的那匹马)。梦境让他心生不安,于是他立即向占卜官求解,询问此梦的含义。占卜官告知他说这是泾水神灵作祟,胡亥便按照习俗祭祀泾水神,并将他心爱的四匹白马沉入水中作为供奉,企图以此安抚内心的恐惧。同时,他还派人去责问赵高,想要弄清楚盗贼起义的情况。
所谓的盗贼,就是指秦末各地的起义军。此前,赵高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力,一直安抚胡亥,声称那些起义军不过是些泥腿子,根本无法撼动秦朝的根基,故而鼓励胡亥将大权交给自己。结果,项羽与刘邦等人迅速崛起,秦军节节败退,甚至连城市都被抛弃。这与赵高的言论完全不符,而胡亥并非愚昧无知,他早已隐约感觉到局势的不妙,因此决定质问赵高。
赵高意识到胡亥心中有疑虑,且他也害怕胡亥因误国失职而对他追责,于是他密谋除掉胡亥。赵高向外宣称胡亥荒淫无道,导致国家动荡,天下大乱,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胡亥自己。
这简直是两人之间的“甩锅”大赛:胡亥本来只是想把责任推给赵高,没想到赵高先下手为强,看清了其中的危机,果断将责任转嫁给了胡亥。赵高于是推翻了暴虐无道的秦二世,重新立起了子婴作为秦王,并很快命令子婴前往宗庙接受印玺。
子婴,正是本故事的主角,他的来历并不详尽,史书上记载模糊,后世学者推测他可能是胡亥的堂兄,不是嫡长子,因此对胡亥并没有太大的威胁,所以能幸运躲过胡亥的大清洗。子婴具有较高的政治敏感度,当赵高要求他斋戒去宗庙接受印玺时,他便感到此举隐藏着阴谋。他便召来自己的两个儿子,对他们说:“赵高杀了胡亥,担心大家群起而攻之,因此装作立我为王。听说赵高与楚军有过密约,准备灭绝秦宗室血脉,之后在关中各自称王。现在他意图借机除掉我。如果我病倒推辞,赵高必定亲自来请,到时我必杀了他。”
不出所料,赵高果然前来,请子婴前往宗庙,结果在宫殿内,子婴果断下令将赵高杀死,并将赵高的三族一同诛灭,以震慑朝臣,立威权。
这便是秦朝真正的末代王者——子婴,虽然他不事张扬,但在关键时刻冷静应对,智勇双全,堪比后世的皇帝康熙智擒鳌拜。若是在胡亥死前接管政权,他或许能挽回秦朝的局势,重新振兴大业。然而,秦朝的烂摊子已经无法挽救,刘邦和项羽的军队步步紧逼,秦军溃败,子婴不得不面对一个无情的现实——不到两个月,刘邦攻入关中,子婴投降,秦朝彻底灭亡。
可怜的子婴,刚刚继位便失去了王位。幸运的是,刘邦并没有杀他,而是将他软禁起来。但不久之后,子婴的命运再次急转直下,证明了项羽与刘邦的不同:项羽虽胜,心胸却狭窄,缺乏宽容。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秦民大失所望。”——《资治通鉴》
子婴最终死去,秦朝彻底绝祀。
参考文献:《史记·秦本纪》、《资治通鉴·秦纪三》、《资治通鉴·汉纪一》
看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是否有一些感想,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你的每一条反馈都对我极为重要!如果平时忙碌但又想了解历史,不妨关注一下,这里是经筵,专注于为你普及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