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仔爱读史奇闻趣史第三百五十五讲,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我已授权“维权骑士”!
溥仪
导语:末代皇帝溥仪在年仅3岁时便登基,为人所知的是,在最初的十年中,他的主要任务仍然是以学习为主。正如古语所说:“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未来的国家掌控者,溥仪显然不能在起跑线上落后。然而,当他获得特赦后,前往派出所办理户口时,填写的学历一栏却让工作人员陷入困惑,最后工作人员叹了口气,估计填上了“初中”。这不禁让人疑惑,难道这位曾经的帝王在教育上真的只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吗?
清朝自努尔哈赤时期起便开始重视皇子的教育,尽管晚清政府已是风雨飘摇,但对溥仪的教育却始终没有松懈。正因如此,溥仪在童年时期不仅学习了汉文、满文,更加深入地掌握了英语。汉文这一块,授课的老师包括了朱益藩、陈宝琛、徐世昌、袁励准和梁鼎芬等清末著名学者,他们分别教导了溥仪书法、花鸟画以及儒学礼仪等多方艺术。
在溥仪学习满文时,他的老师是来自东北的进士伊克坦。经过四年的勤奋学习,溥仪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可谓突飞猛进,完全能够独立阅读满文书籍,轻松应对各种文学作品。而在英语学习方面,则是由一位从牛津大学毕业的庄士敦专程来到紫禁城进行授课。可见,天时、地利、人和的结合让溥仪在文化素养上达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高度,甚至可以说他已具备博士生的知识层次。
这些年间的学习并非只是浅尝辄止,溥仪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更在一定程度上磨练了他的谈吐与书写能力。他的书法和绘画技艺都达到了一个不容小觑的水平。清朝对皇子的特殊教育不仅注重严谨的态度,还强调全面的知识发展。在这样的教育制度下,皇室子孙往往善于写诗作画,书法水平也普遍极为优秀。如此独特的“家传技能”,使得溥仪留下的笔迹不仅充满了个人风格,也为后人提供了视觉上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