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诸葛亮精心筹划的,正因为有了诸葛亮的贡献,蜀国才能够成立。因此,认为蜀国的灭亡应归咎于诸葛亮的人,实在是有些道理不通。
首先,我们可以探讨诸葛亮对蜀汉的战略构思。在他位于隆中时,就对刘备所领导的势力有着相当详细的计划。从这些规划的周密性来看,诸葛亮显然一直在耐心等待刘备的到来。可以肯定的是,诸葛亮并不会在刘备三度前来拜访后,才即兴为他绘制出如此宏大的蓝图。
诸葛亮在南阳时便开始关注国家的形势,而刘表则是他的亲戚。可惜的是,刘表并未对诸葛亮给予重视,而诸葛亮也并不看重这个亲戚。至于为何诸葛亮没有投奔曹操,那是因为曹操身边早已有众多智谋之士,加之曹操本人亦是个不容忽视的人才,去他那儿可能会倍感压抑。而对于孙权来说,诸葛亮也并未投靠,主要是因为他认为在孙权麾下,谋士的地位并不高。最终,诸葛亮选定刘备,亦是因为他在等待一个能够大展拳脚的机会,渴望那一次能让他施展才能的良机。
若对三国的历史有所了解,相信大家都知道《隆中对》这份重要文件。它不仅是诸葛亮对蜀国的宏伟规划书,更是在刘备三顾茅庐后,蜀国一切发展遵循的基本方针。可以说,刘备能够得诸葛亮之助,实在是运气极佳。
然而,国家的建立并非仅凭谋略。实际参与战斗的诸葛亮并不在其中,战场上的冲锋陷阵更是刘备与他的部下的功劳,特别是在荆州的攻占上,主要还是刘备亲自出征,而谋士庞统和法正则在随后的战役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诸葛亮未能参与到关羽失荆州的事件和刘备的夷陵之战惨败中,这些悲剧性事件都与他无关。失去了荆州后,蜀汉的实力大大削弱,虽然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对蜀国的治理和其五次北伐的举措都是值得赞赏的。
值得一提的是,蜀国走向衰亡的真正转折点发生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也逐渐放纵自己。归根结底,蜀国在失去荆州之后国力的衰弱已成定局,最终灭亡虽令人惋惜,但实际上与诸葛亮的卓越才华并不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