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已赘述在文章中。
文 | 伟照R8
编辑 | 伟照R8
波兰议会将7月11日定为“沃伦大屠杀遇难者国家纪念日”,原本这件事情很正常,就像是我们纪念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一样,是一件铭记历史的事情。结果此事一出,乌克兰民众却直接暴怒,宣称要与波兰决裂。
原因很简单,在波兰沃伦地区展开大屠杀的,正是当年的乌克兰纳粹武装OUN。而现在,OUN的领导人以及大屠杀的元凶“斯捷潘·班德拉”被泽连斯基奉为国父。
斯捷潘·班德拉
沃伦惨案:一段被血与火浸透的历史
二战时期,欧洲大陆战火纷飞,民族矛盾与领土争端酿成了无数悲剧,沃伦惨案便是其中之一。
德国与苏联的入侵,使沃伦地区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波兰人、乌克兰人、犹太人等不同民族都被卷入了战争的漩涡,民族矛盾在战争的催化下急剧激化。
乌克兰民族主义组织OUN在这场民族冲突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该组织一直秉持着建立纯乌克兰国家的极端民族主义理念,将波兰人、犹太人等视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阻碍。
在战争的混乱局势下,他们逐渐走向极端,从最初的恐怖袭击,如炸毁警察局、暗杀官员等,发展到直接对波兰平民展开大规模屠杀。
1943年,沃伦地区迎来至暗时刻。乌克兰民族主义者手持斧头、镰刀等简陋武器,对波兰村庄展开了疯狂的袭击。他们以村为单位,逐户进行屠杀,手段残忍至极。
无论男女老少,皆难逃厄运,许多波兰家庭在一夜之间惨遭灭门。在屠杀过程中,他们还实施了令人发指的暴行,种种恶行罄竹难书。
据历史学家研究,至少有6万波兰人在此次屠杀中丧生,无数家庭支离破碎,整个地区沦为人间炼狱。
如果只是单方面的迫害,乌克兰人倒没什么可说的,但沃伦惨案背后有着复杂的国际背景与民族矛盾。
德国在战争初期为削弱波兰和苏联的实力,暗中支持乌克兰民族主义者,为其提供武器和资金援助,煽动其民族主义情绪,使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苏联在战争初期虽试图利用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对抗德国,但很快发现其极端行为难以控制,转而采取镇压措施,进一步加剧了民族矛盾的复杂性。
最终,沃伦惨案给波兰和乌克兰两国人民都带来了巨大的伤痛,成为两国关系中一道难以愈合的裂痕。尽管二战早已结束,但这段历史仍深刻影响着两国的民族历史与外交关系。
泽连斯基将纳粹“洗白”为国父
2023年5月20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基辅会见波兰总统杜达时,突然抛出一枚“政治炸弹”:他提议将斯捷潘·班德拉,也就是臭名昭著的沃伦惨案策划者,列入乌克兰“民族英雄”名单。
消息传到华沙后,波兰外交部连夜召见乌克兰大使,抗议信中写道:“将刽子手尊为国父,是对受害者灵魂的亵渎。”
2025年3月,泽连斯基在接受西方媒体采访时,再次语出惊人,称班德拉是乌克兰独立的象征,他的思想激励着我们的士兵。
对于泽连斯基的疯狂举动,乌克兰人直呼“他已经疯了”,而外界对泽连斯基的做法也充满疑惑。
其实,从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开始,乌克兰国内的新纳粹势力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亚速营、艾达尔营等武装组织在东乌地区烧杀抢掠,而他们的标志“黑太阳与狼之钩”与二战时期的纳粹符号如出一辙。
泽连斯基选择将纳粹洗白为国父,无外乎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乌克兰西部地区的极端民族主义者占选民总数的15%,他们是泽连斯基重要的票仓。为了获取这批人的支持,他不惜篡改历史,煽动仇恨。
第二,2024年乌克兰军费开支高达GDP的45%,新纳粹武装贡献了超过30%的兵员。如果泽连斯基无法获得极端民主义者的支持,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利益和政治地位,泽连斯基将所有后果归咎于“战争的必然代价”。但令人讽刺的是,泽连斯基的父亲是基辅国立经济大学的教授,母亲是工程师,这个犹太知识分子家庭,竟养出了一个将纳粹奉为圭臬的总统。
波兰的愤怒
2024年8月,当乌克兰议会通过《班德拉纪念日法案》,将每年1月1日定为“民族解放日”时,波兰外交部直接召回了驻乌大使。波兰总统杜达在国会演讲中怒斥:“乌克兰正在重演1939年的悲剧,只不过这次他们站在了恶魔一边。”
对于泽连斯基政府的无耻举动,早在2023年7月,波兰国防部长科西尼亚克就曾在电视节目中公开表示:“如果乌克兰不解决沃伦问题,我们不会允许它加入欧盟。”
2024年12月,波兰宣布禁止乌克兰农产品过境,导致乌克兰出口额暴跌30%。波兰商人联盟主席直言:“我们不会用纳税人的钱去支持一个崇拜纳粹的国家。”
但任何事物在利益面前,都会被无视。虽然波兰与立陶宛、拉脱维亚组成“波罗的海联盟”,共同对抗乌克兰的纳粹化。但私下里,波兰军火商却在向乌克兰走私武器,而且波兰国内也存在着新纳粹势力。
乌克兰、波兰的小国困境
2025年4月,泽连斯基提交了一项法案,赋予波兰人在乌克兰境内的“特殊地位”。根据该法案,波兰公民可以在乌克兰担任政府要职,甚至可以加入乌克兰军队。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这一举动被解读为“卖国求荣”,乌克兰反对派领袖梅德韦丘克怒斥:“泽连斯基已经疯了,他要把乌克兰变成波兰的殖民地。”但泽连斯基显然是希望通过拉拢波兰,换取欧盟的援助。
果不其然,2025年5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访问基辅,带来了一份“入欧路线图”,但前提却是乌克兰必须解决沃伦问题。
作为欧盟一员的波兰,此时也面临着两难选择。一方面,国内反乌情绪高涨,2025年1月的民调显示,78%的波兰人支持与乌克兰断交。另一方面,波兰经济严重依赖乌克兰的粮食过境。
无奈之下,波兰总理图斯克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乌克兰可以在不承认班德拉的前提下,与波兰签署《历史和解协议》。
目前乌克兰与波兰正因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得不进行妥协和退让,生动形象的演绎了何为“小国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