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历史中,众多英勇将领层出不穷。吕布,尽管因为是“三姓家奴”而名声不佳,且人品有待商榷,但他的武艺无疑堪称一绝。单凭虎牢关之战,他一人独自挑战刘关张三英,展现了非凡的战斗力。而在辕门射戟的事件中,他那一箭更是让全场震惊。因此,吕布的武艺自然名列第一,不容置疑。不过,尽管吕布的地位稳固,三国中仍有一位将领的实力不容忽视,他便是排名第二的“猛将”之争焦点。
其中,河北的颜良、来自西凉的马超、常胜将军赵云,以及关羽和张飞这两位蜚声千里的英雄,都具备“万夫不当之勇”。从《三国演义》的视角来看,究竟谁才配得上第二把交椅呢?综合分析后,我们不难发现,争夺这个位置的最佳人选,还是应在关羽与张飞之间做出决定。
颜良,这位河北的名将,与文丑、高览、张郃等并肩,称得上是“河北四庭柱”之一。在众将中,颜良的武艺显然高出其他三位。特别是在白马之战中,颜良先是击败了宋宪,接着又一合斩魏续,接下来“二十回合”更是战胜了曹军的名将徐晃。虽说宋宪和魏续的武艺一般,但徐晃却是名声在外的猛将,曾与许褚激战五十回合未分胜负。因此,单凭这一战,许褚便已经无法跻身第二猛将的行列。
然而,颜良的命运却在白马之战中被关羽所改变。关羽在万军之中一举斩颜良,直接将颜良的武艺声望拉低。有些人认为关羽得益于赤兔马的速度优势,但正如吕布在虎牢关之战中凭借赤兔马独自迎战众多诸侯,关羽的赤兔马也可视为他一大宝贵的“超级装备”。颜良被斩杀只能证明他在战场上不够谨慎、应变能力较差,而关羽的迅速出手,才是制胜的关键。
西凉的马超,凭借他在渭水之战中的强势表现,毫无疑问地登上了顶级将领的行列。马超先后在“八九回合”内击败于禁,又在“二十回合”中力克张郃,甚至在短短几合之间就将李通从马下刺杀。马超在与曹操的对决中,长枪一挥,几乎让曹操命丧黄泉。值得一提的是,马超与许褚的大战,双方交手长达“二百三十余合”,显示出马超在武艺上的不凡实力。
不过,马超虽然与许褚对抗中占得上风,却在葭萌关之战中未能轻松取胜张飞。与张飞的对决中,马超前后激战“二百二十余合”,最终因无法突破张飞的防线而诈败,使用铜锤偷袭张飞,却被张飞巧妙躲避。由此可见,张飞与马超的较量,实际上颇为胶着。若马超与巅峰时期的张飞对阵,恐怕依旧难以取胜。
赵云虽以勇猛著称,在三国二十四名将中排名第二,但他的战绩却未必能支撑这一位置。比如,在磐河之战中,赵云与文丑大战五十回合,未分胜负。但在后来的延津之战中,文丑仅被关羽“三刀”便杀得心胆俱裂,退兵逃跑。即使赵云的勇猛超越文丑,但也无法与关羽的“秒杀”之能相比。而且,长坂坡时,张飞曾怀疑赵云是否投降曹操,气急败坏时甚至表示要刺杀赵云,可见张飞对赵云的警觉与不满。
从上述诸将的交战记录来看,关羽与张飞明显占据了优势,因此三国第二猛将之争,实则应从这两位英雄中决出。
比较二人,不妨看他们面对相同敌将时的表现。关羽斩颜良时,能否称得上张飞的实力呢?答案是肯定的,张飞完全可以做到,尽管他可能不能如关羽那样迅速解决战斗。关羽曾在杀颜良后,自信地说:“吾弟张翼德在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犹如探囊取物。”曹操更是在长坂坡时,听闻张飞的一声怒吼后,慌忙撤退,显现出对张飞的深深忌惮。
在与袁术的战斗中,关羽与纪灵对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而张飞则能“战不数合”便刺杀纪灵,可见张飞的勇猛不可小觑,甚至在某些时刻超过了关羽。
再者,关羽与张飞在与马超、黄忠的对决中,战况也有所不同。关羽与黄忠的大战持续百余回合未分胜负,而张飞与马超的较量则显得势均力敌。在这种情况下,张飞的实力无疑略胜一筹。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和张飞曾在古城相会时发生过一场微妙的对决。当张飞一矛刺向关羽时,关羽巧妙地躲过了这一致命一击。虽然有人认为这说明关羽的武艺高于张飞,但从关羽的反应来看,他也深知单枪匹马难以取胜张飞。
综上所述,虽然关羽在历史上有着卓越的武艺,但张飞凭借过人的勇气和无畏精神,完全有资格与关羽比肩,甚至在某些方面略胜一筹。因此,张飞稳坐三国第二猛将的宝座,几乎无人能出其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