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末,环球网杂志发布了一篇关于在日本的华人学者的文章,主题明确直白:“中国不过是纸老虎,不敢与日本发生冲突”。这位所谓的学者,正是臭名昭著的北大公派留学生石平。
早在此之前,石平就已经发表过许多令人咋舌的言论,比如声称“钓鱼岛属于日本”,甚至公开表示“我出生在中国让我深感羞耻”。为了博取日本的青睐,他无所不用其极,已然没有了底线。最终,在1998年北大百年庆典之际,前校长丁石孙愤怒地检讨自己:“我愧对北大,竟然培养出一个大汉奸。”他口中的“大汉奸”正是曾经的得意门生石平。作为一名由祖国培养并公派留学的优秀人才,石平为何会背叛祖国?他的叛国之路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石平出生在四川成都,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年轻时,他就开始通过秘密渠道收集并阅读国家所不允许的反动书籍,或许正是这种不寻常的经历,导致了他在成长过程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彻底扭曲。不过,不能否认的是,石平在学习上有着出类拔萃的天赋。
1984年,石平毕业于北大哲学系,光凭这段履历,他本可以在国内过上安稳的生活,但他却不满足于此,对西方文化抱有极大的崇敬和谄媚之情。正因为如此,他不愿在国内继续发展学术事业,而是抓住国家鼓励优秀毕业生出国留学的机会,凭借过硬的学术能力,顺利获得了公派赴日本留学的机会。
谁也未曾料到,这一选择将使石平走上背叛祖国的道路。事实证明,石平果然在日本凭借学术才华站稳了脚跟。无论是从神户大学的本科阶段到硕士博士,还是他在日本迅速建立的学术声誉,都足以证明他的学术能力。此时,石平如果选择回国,毫无疑问能够享受良好的物质待遇,但他却选择了留在日本,认为那里比中国更发达,能够为个人提供更广阔的机会。
随着思维方式的不断偏执和扭曲,石平决定将自己的未来建立在完全与中国决裂的基础上。在还没有公开发表过任何极端言论时,石平便开始谋划自己的“成功之路”:他认为,只有通过公开贬低祖国,公开表示对中国的鄙视,才能在日本立足。于是,他改名为“石平一郎”,并开始在公开场合发表各种偏见性言论,逐渐为自己创造出与祖国割席断交的形象。
经过多年的努力,2007年,石平一郎终于取得了日本国籍。此时,他在中国互联网上的标签,也从“北大优秀学子”转变为“抨击中国的日本右翼学者和汉奸”。这一新身份标识和他的行为完全相符。
加入日本国籍后,石平一郎迅速迎来了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2012年,中日因钓鱼岛问题的争端激烈升级,正是在这一关键时刻,石平一郎以“学者”的身份公开发表极为偏激的言论,称钓鱼岛归日本,引发了中国社会的广泛愤怒,但也让他在日本的学术地位迅速攀升。
此后,石平一郎不仅频繁出现在电视台的军政类节目中,还公开宣称自己对中国军队十分了解,甚至表示中国的军事力量远不及日本。这一言论再次激起了日本右翼的热烈支持,然而,这样的风光并未持续太久。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军事实力的提升,石平一郎的影响力开始急剧下滑。特别是对于钓鱼岛的实际控制,已经由中国牢牢把控,日本在军事上根本无法与中国抗衡。石平一郎在日本高呼“钓鱼岛属于日本”的声音,显然已经失去了实际意义。
此外,石平一郎频繁往返于中日之间,大部分时间以探亲为名,这种行为也引起了日本社会的怀疑。有人甚至猜测,石平一郎或许是中国派遣的间谍,虽不确定真假,但这一说法在日本一些圈子里引发了广泛争议。
如今,石平一郎因长期的背叛行为和对祖国的辱骂,逐渐被中日两国所唾弃。他原本依靠侮辱自己的祖国来获得收入,但随着中国崛起的速度加快,许多日本人开始呼吁与中国和平共处,石平一郎的存在不再为日本带来任何收益。如今,他已从日本公众视野中消失,鲜有提及。据悉,石平一郎目前唯一的收入来源是担任日本拓殖大学的客座教授,而除此之外,他只能依靠临时工作维持生计,甚至在街头打工。
无论如何,石平一郎的叛国生涯已经走到了尽头。渐渐地,他沦为人们口中的“查无此人”,过上了孤独且悲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