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最杰出的七位军师,诸葛亮与司马懿名列其中,其他五位你知道是谁吗?
三国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中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英雄人物,不仅有威武的名将,还有智谋过人的谋士。若论名将,许多人偏爱关羽、赵云、吕布或张辽等,他们都是武艺高强、力敌千军的英雄。但今天,我们要讨论的并不是这些武将,而是活跃在三国时期各大军阀帐下的智囊——军师们。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卓越的谋士吧!
一、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蜀汉丞相,公认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的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展现了他终身奉献的精神。这位智慧过人的军师,几乎无可匹敌,代表着三国谋士的巅峰。从“草船借箭”到“空城计”,每一计都让人叹为观止。前者以巧妙计谋骗取了曹操十万支箭,后者则通过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的军队,展示了他非凡的战略智慧。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曾感慨:“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这句话足见诸葛亮对蜀汉的重要性。
二、司马懿
提到司马懿,三国历史爱好者都不陌生。这位出色的谋士在三国后期对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从小便展现出卓越的智慧和远见,在曹操的引荐下,逐渐成为了曹操的得力助手。司马懿以善于谋划奇计著称,他屡次为曹魏立下赫赫战功,尤其是在北方的防御战中,他屡次成功击退蜀汉的北伐军。司马懿的智慧使他成为唯一能够与诸葛亮抗衡的谋士,两次成功地阻挡了诸葛亮的北伐,使得蜀汉的这两次攻势以失败告终。
三、庞统
庞统,字士元,号凤雏,荆州襄阳人,是与诸葛亮齐名的另一位三国智者。与诸葛亮并列为“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庞统的聪慧与才学无可比拟。刘备在占据荆州后,庞统得到了诸葛亮的推荐,成为刘备的重要谋士。庞统为刘备出谋划策,帮助其成功占领益州。尤其是在刘备欲进攻益州时,庞统以自己做诱饵,巧妙地为刘备找到了进军的正当理由。在一次攻城中,庞统不幸被箭矢射中,英年早逝,享年仅三十六岁。死后,庞统被追封为关内侯,谥号靖侯。如今他被埋葬的地方被称为“落凤坡”。
四、郭嘉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以“鬼才”著称。他投奔曹操后,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赫赫战功。郭嘉才思敏捷,深谙敌情,曹操称他为自己的“奇佐”。在多次重要战役中,郭嘉的战略眼光和决策帮助曹操占据了优势。可惜郭嘉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八岁。尽管他早逝,但曹操一直惦记着他。在他去世后不久,曹操在南征孙权和刘备时惨败,曹操深感失落,甚至叹息:“若奉孝在,孤也不会遭此大败。”郭嘉的早逝,成为了曹操一生的遗憾。
五、程昱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三国时期曹魏的谋士和将领。他本名程立,但在梦中见泰山捧日后改名程昱。程昱在东汉末年参与了对黄巾军的抵抗,后被曹操征召,成为其得力助手。程昱以出色的智谋和战术著称,在多次征战中为曹操提供了关键的战略指导。公元220年,曹丕登基为帝,程昱被任命为卫尉,并封为安乡侯。程昱享年八十岁,曹丕为他流下了悼泪,追赠他为车骑将军,谥号“肃侯”。
六、荀攸
荀攸,字公达,曹操的重要谋士之一。他与荀彧和贾诩并列为曹操麾下的顶级谋士。与荀彧和贾诩相比,荀攸的谋略更为高超。在官渡之战中,荀攸献计曹操声东击西,成功击败了袁绍的两名主力将领颜良和文丑。他还策划了袭击袁绍粮草的奇兵,并推动曹操接纳许攸,借此将袁绍的粮草基地“乌巢”一把火烧毁,从而决定了战局的胜负。正是这些卓越的谋略,帮助曹操最终战胜了袁绍,奠定了北方霸主地位。
七、贾诩
贾诩,字文和,凉州姑臧人,是三国初期著名的谋士与战略家。他擅长精妙的谋略,且非常懂得如何保全自己。贾诩最初是董卓的部下,董卓死后,他转投李傕、郭汜等势力,最后又投靠张绣,并凭借自己高超的谋略,帮助张绣屡次击败曹操。在官渡之战前,贾诩主张与袁绍决战,这一建议对曹操的战略决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战后,他继续为曹操出谋划策,甚至利用离间计瓦解了马超和韩遂的联合,帮助曹操平定了关中。公元223年,贾诩去世,享年七十七岁,曹操为他追谥“肃侯”,以示对他的敬重。
这七位军师,既是三国时代的智者,又在各自的历史时刻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