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赵云的职位大致相当于现代的卫戍区司令,同时他还兼任总政治部部长。虽然没有像历史上某些人那样的显赫战绩,但他无疑是军队中的实权派。即使只是担任卫队长,他的表现也非同寻常。历史上刘备身边并没有出现刺客的记录,让我们不由得想起反面教材典韦。适合用来形容这位将领的一句话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这种说法大概能够准确地描绘赵云一生的状态。确实在历史舞台上,赵云曾以少数骑兵征战,在汉水之战中以个人勇气和机智屡屡化险为夷。骑兵在古时的战争中处境常常艰苦,运气往往也不会太好,或许赵云的一生都是在用尽了所有骑兵的运气。
我认为,这些常识大家心知肚明,但很遗憾网络讨论总喜欢走极端。赵云或者会被描绘成像演义中那样的完美人物,英俊潇洒,勇冠三军;又或者被贬低为一个无能的士兵,官职低微,外表也不过关。这种情况与他与刘备的关系有很大关系。刘备曾对刺客心怀怜悯,魏武帝曹操则对梦中的典韦感到心有戚戚,而赵云的印象恐怕也未必比典韦要好得多少。究竟他是否真的是一位天才将领,很难下定论。如果《云别传》中关于汉水之战的记载没有夸大其词,那么赵云绝对可以算作名将,智谋和勇气兼备,问题在于他没有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
在汉水之战中,赵云打破了曹操的一支分军,虽然受到表扬,但他的功绩仍然不及首当其冲的黄忠。一个能够时时给刘备提出宝贵建议的人,其官职绝对不容小觑。刘备征伐吴国,但仍将诸葛亮和赵云留在故乡。尽管这两位勇士曾力劝刘备不要出征,但刘备依然安心将他们留守在老家,这足以说明他们在他心中的分量。而在刘备兵败之后,第一波护甲军也主要是由赵云带队,这都表明了他在战斗中的重要地位。在早期,刘备面临困境,漂泊无依;而到了后期,他的眼光未必敏锐,未能揣摩他人的心思。总体来看,这都涉及到个人能力的高低和历史发展的脉络。
刘备入蜀之后需要平衡各方势力,仅靠心腹隐然不够,如何让众人心服口服便成了难题。赵云似乎属于那种虽然在接手的任务中表现不一定出色,但却让人充满信赖的人,他不会在背后搞小动作。然而,关于赵云的正史与那些虚构故事的关系复杂。他在历史上复杂的角色,早期是刺客领袖,后期则被描绘为无敌战神,而《三国志》和《真三国无双》的光辉业绩便与他分不开。相对于较少人了解的火凤,这种情况显得尤为明显。火凤中不乏原创角色,任何具备基本逻辑思维能力的人都能看出这是一段虚构的故事。
如果一个人没有最基本的逻辑能力,讨论再多也无济于事。武官的选拔尤为重要,可以看作是后世文官朝代中吏部尚书的角色。换句话说,假如赵云是一个心怀野心、权欲熏心之人,他就能够让战斗部队中的骨干——中下级军官全都归于自己旗下。武官在国家中往往更显重要,赵云在这个过程中负有举足轻重的责任。赵云身为先主的警卫部队核心,而演义中常常会将陈到的事迹与他的经历混淆。由于他参与征伐的次数较少,因而受到的批评也相对较少。
不得不承认,赵云的官职确实不算高。与马超相比,马超在早期是左将军,后期更是骠骑将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品。赵云虽出色,但不能过分抬高他的评价。早在黄忠和马超加入之前,刘备身边除了关羽和张飞,几乎再无其他能够与之匹敌的人物。我很想知道,如果抛开《云别传》,赵云还能剩下些许什么。此外,箕谷作为疑兵参与其中的并非只有赵云一人,还有邓芝,终其一生居然没有假节,一点也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