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当时在宫中任职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记录,顺治帝曾对一位满洲籍军人的妻子产生了强烈的爱情。据说,当这位军人因其妻子与皇帝的关系而对她进行了责罚时,顺治帝得知此事后,竟毫不顾及帝王尊严,亲手给了这位军人一个极为特别的耳光。此事引发了军人的愤怒,最终导致他可能因为悲伤或绝望而死去。为了安慰这位军人的妻子,顺治帝将她召入宫中,并封她为贵妃。这位贵妃便是董鄂妃,而那位军人则是董鄂妃的前夫——襄亲王。
董鄂妃出生于崇德四年(1639年),年仅比顺治帝小一岁。她是内大臣鄂硕的女儿,且与康熙年间的著名将军费扬古有血缘关系,作为满洲正白旗的一员。根据《清史稿》的记载,鄂硕因军功在顺治九年被授予巴牙喇甲喇章京的职务,而董鄂妃则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十八岁时进入宫廷。她刚进宫不久,便被晋封为贤妃,顺治帝亦把她视作知己,倾注了无尽的宠爱。
董鄂妃刚进入宫廷一个多月便被晋封为皇贵妃,而她的父亲鄂硕也因此被升为内大臣。随之而来的是,董鄂妃的地位迅速上升,她的晋升速度在清朝历史上极为罕见,几乎无人能比。与此同时,董鄂妃也深得宠爱,甚至很快便怀孕了。
顺治十四年(1657年)十月初七日,董鄂妃为顺治帝生下了一个皇子,顺治帝对此异常宠爱,称其为“朕第一子”。他曾计划废除博尔济吉特氏,将董鄂妃立为皇后,并让她的儿子继位。然而,董鄂妃强烈劝阻,且太后也阻止了这一决定。尽管如此,这个皇子命运多舛,刚出生104天便夭折。为了安慰董鄂妃,顺治帝为其儿子封了荣亲王的爵位,并在黄花山为他建造了园寝,亲自为他写下圹志。然而,这些努力并没有缓解董鄂妃内心的悲痛,她依旧无法从失去儿子的痛苦中走出,尽管她仍然表面上尽职尽责地侍奉太后、照顾皇帝。
然而,长时间的宫廷生活的压力,再加上丧子之痛,最终使得董鄂妃的身体日益衰弱。顺治十七年八月(1660年9月23日),年仅22岁的董鄂妃因病去世。她的去世对顺治帝打击极大,传言他因伤心过度而脱发,甚至想剃发为僧,出家避世。虽然正史中未确证他是否真的剃发为僧,但这一段传闻却反映了他失去董鄂妃后的极度痛苦。
董鄂妃去世后的丧礼极为隆重,顺治帝破格为她举行了盛大的葬礼。她生前一直希望能够被立为皇后,而顺治帝终于在她去世三天后,追封她为孝献皇后。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董鄂妃的谥号并没有在后世得到皇帝的谥号加赐,她成为了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位未被加上帝谥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