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子
刘备的征吴之行,原本是要打破敌人的包围圈,然而猇亭一战,却成了他一生中最惨烈的失败。当时,他的全军几乎被东吴的刀枪所吞噬,无路可退,唯有逃往白帝城。而东吴的兵马如潮水般汹涌紧追,一直将他逼入死角。关兴和张苞拼命冲杀,却被无数乱箭射中,重伤倒下,无法突围。就在这时,敌人又从山谷中杀出,陆逊带着大军继续逼近,四面楚歌。刘备眼见绝路,忍不住发出一声绝望的叹息:“朕死于此矣!”
正当刘备陷入困境时,天色微亮,一阵急促的喊声打破了死寂。只见前方的战场上,朱然的部队不断地跌入涧谷,滚滚而下的石块纷飞。这时,一支突如其来的军队显现出来,竟是常山赵子龙!原来,赵云在川中江州得知吴蜀交战的消息后,立刻领兵赶来。忽见东南一片火光,云心顿时警觉,远远探望,方才发现刘备正被围困,便毫不犹豫地冲杀过去。陆逊一见赵云,心中不禁一惊,急忙下令撤退。赵云正全力杀敌,忽然与朱然相遇,二人展开激烈交锋,赵云一枪刺中了朱然,吴兵纷纷溃散,赵云将刘备救出,望着白帝城飞驰而去。
赵云,这位勇猛无敌的武将,不仅曾救过刘备父子,还曾在穰山救出陷入敌围的刘备,在汉水救过黄忠,在雒城救过张飞。面对东吴的陆逊,他为何一见赵云便迅速下令撤退?
东吴的大都督陆逊带领着精锐将领,眼看即将生擒刘备,却为何在赵云出现在眼前时,做出了急速撤军的决定?朱然恼羞成怒,亲自迎战赵云,却不敌赵云,瞬间便被一枪刺下马,身后军队也纷纷四散,死伤无数。赵云不仅成功护送刘备进入白帝城,还亲自回身,为先锋吴班解围,将其救出重围。
陆逊明知赵云的威名,深知即便东吴兵马再强,若不及时撤退,恐怕连他们的将领都会心生恐惧,狼狈不堪。因此,陆逊不得不作出最理智的决定,撤退。
在赵云看来,东吴的兵将不过是一群屡用阴谋诡计的小人,打从心底,他对他们充满了鄙夷。
二、一箭射退徐盛
赤壁大战前夕,为了联吴抗曹,诸葛亮亲自赴东吴游说,希望能够与东吴结成联盟。诸葛亮凭借聪明才智,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巧借东风,使得东吴的周瑜也对其心生敬畏。然而,周瑜这个东吴的将军却始终不以诸葛亮为善,甚至心生杀机。周瑜认为,若此人继续留在东吴,将会是未来的大祸源头。于是,他决定暗中除去孔明,给东吴创造一片安宁。
他命令丁奉和徐盛各自带领一百精兵,盯住孔明,一旦捉住,即刻斩首,送首级回去立功。然而,诸葛亮早有防备,早已预料到周瑜的阴谋。在东吴兵将逼近之时,他已经早早地脱身,乘坐赵云的船只悄然离开。此时,徐盛却还带着大船追来,引发了赵云的怒火。赵云随即冷笑一声,从船尾拉弓搭箭,喊道:“我乃常山赵子龙,奉命接军师。你们为何胆敢追赶?若不想得罪两家,便赶快退去。”话音刚落,箭矢如疾风般射出,瞬间射断了徐盛船上的篷索,船只横在水面,动弹不得。东吴的士兵见状,心中惧怕赵云的箭法,一时间纷纷放弃追击,空手而回。
三、保刘备娶亲
东吴为了夺回荆州,竟不惜使用美人计,设计利用孙权的妹妹,以招亲之名诱刘备上钩。这一陷阱,显而易见,但刘备起初并未敢轻易上当。孔明深知其中的阴谋,早已做好准备。他认为,只有赵云才能在关键时刻保护刘备。
在刘备前往东吴的途中,赵云全程护卫,直到到达东吴宴会。在宴会上,孙权早已设下刀斧手暗中准备对刘备下手。赵云眼疾手快,及时闯入,吓得众人不敢动手。最终,刘备与孙夫人婚礼成行,然而刘备沉醉于声色之中,竟然一时忘了回荆州。赵云却在这时提醒刘备,令他从迷梦中醒来,终于下定决心返回荆州。
在返回途中,东吴的徐盛和丁奉领兵拦截,孙夫人怒气冲冲地责令二人行动,但见赵云神色愤怒,二人只能默默退去。更有陈武、潘璋等东吴将领,四人联手追击,然而赵云毫不畏惧,立马停马横陈道路,严阵以待。孙夫人再次大骂几句,四将害怕赵云的怒气,纷纷退让。
最终,周泰和蒋钦领兵再度追击,但在赵云坚定的防守下,东吴的追兵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刘备安然返回荆州。
四、一人震慑众将
周瑜去世后,东吴的许多将领认为,是孔明的机谋致使周瑜死于心病,心中对孔明积怨已久。在这种情况下,孔明为了稳固两家联盟,决定亲自前往东吴吊唁周瑜。此行无疑如虎口拔牙,凶险异常。孔明的保护者,依旧是赵子龙。
当孔明和赵云来到东吴的柴桑时,东吴新任都督鲁肃以礼相迎,然而,东吴的众将心中暗涌,皆想借此机会报复孔明。可见赵云带剑随行,气氛变得微妙。孔明虽然表面从容,亲自设祭祭拜周瑜,却在祭文中表露出悲伤,令东吴众将不禁流泪。正是孔明的从容和赵云的气场,让东吴的将领们一时无言,无法对孔明下手。
这次外交之行成功地修补了即将破裂的刘孙联盟,也令孔明在东吴众将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写在最后
三国的主旋律,始终是刘备与孙权为了对抗曹操而联合的故事。然而,围绕荆州的归属问题,孙刘两家却始终没有停止争斗。东吴对刘备集团的阴谋与暗算,也让关羽等人心生厌恶。关羽当年单刀赴会,将东吴众人羞辱得无地自容,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记忆。
在东吴与刘备的博弈中,关羽屡次公开羞辱对方,而赵云则在关键时刻为刘备挡风遮雨。他们无一不打心底瞧不起东吴那些暗算的伎俩。而当孙权试图通过联姻来稳固两家联盟时,关羽直言不讳地斥责东吴的心思不良,正如他所说:“虎女焉能嫁犬子!”
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尽管刘备与孙权表面上的盟友关系不断变化,赵云和关羽对东吴的鄙视与防范却始终未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