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出上联:灯明月明,大明一统,无人敢对,六岁神童却张口就来
创始人
2025-09-12 06:02:56
0

老话常说,跟在皇帝身边就像和老虎共处,从很久以前开始,能给皇上当随从就是件最难办的事儿。

皇帝一发火,那可是要死上百万人呢,所以说,要想活得长久点,官员们不光得学会看皇帝的脸色行事,还得嘴巴甜,会说好听话,让皇帝高兴。

但可惜的是,皇帝的心情不是官员们能左右的。

有本不那么正式的历史书记载,明朝永乐时候,明成祖朱棣出去巡查,瞧见百姓们都过得安稳快乐,就觉得这都是靠他自己辛苦治理的结果。

于是,他心里一动,想了个对联出来:“灯亮月明,全国一统”。

可没想到,那些平时都挺有能耐的官员,一听到这个上联,全都哑巴了,现场愣是没人敢搭腔。

最终,是一个“小天才”对出了下联。这就让人纳闷了,那么多官员怎么就连一个小小的对联都对不出来呢?是因为对联真的很难,还是朱棣别有用心呢?

这个“天才”到底是谁呢?朱棣为啥要出这个对联呢?

【意欲迁都,却遭群臣反对】

朱棣当上皇帝后,打算把大明的都城从现在的南京搬到北京,可他一提出这个想法,好多大臣都不同意。

有人觉得,朱棣现在是皇上,那自己肯定得站在皇上这边,支持他的想法。

不过也有人觉得,南京做明朝的都城最合适不过了,现在朝廷好不容易安稳下来,真不该随便更换地方。

因此,朝廷里不少大臣都站出来,表示不赞成迁都这个想法。

不过让人纳闷的是,尽管大臣们都有不同看法,朱棣还是倔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

那么,朱棣为啥非得要把都城给搬了呢?

其实在1403年,李至刚就跟朱棣说,想建个副都城,他会有这个想法,是因为他受到了朱棣父亲朱元璋的启发。

以前啊,李至刚这人小心眼,又爱拍马屁,所以大家猜想,李至刚提出的那个建议,八成是得了朱棣的点头才敢说的。

大家都知道,朱棣是通过“靖难之役”这场大战当上皇帝的。在这之前,他只是个叫燕王的儿子,那时候,他老爹朱元璋把北京及其周边的地方封给了他。

所以,朱棣的地盘主要就在北京那一带。

但对刚坐上皇位不久的朱棣而言,这里的一切都太生疏了,这让他心里很没底。所以,他打算把都城搬到自己更熟悉的地方去。

再者,为了让自己登上皇位,同时也为了平息天下人的议论,朱棣只好狠下心来,处死了方孝孺等一批江南的文人学士。

经过那件事情,朱棣心里老是七上八下的,总担心有人会来暗杀他。

另外,把都城搬到北京,也是为了对付北方的后元势力。

自古以来,对中原王朝来说,威胁最大的就是北方的对手,所以朝廷会在北边边界安排很多军队来防守他们。

朱棣这个皇帝疑心很重,他根本不相信别人,不敢把如此关键的地方交给其他人来守卫。

尽管元朝已经灭亡,但还是有些残余的坏势力在捣乱,为了保护国家的土地,朱棣决定自己亲自去北方镇守。

所以,他决定把都城搬到北京,想自己亲自盯着北方的倭国边境。

不过挺让人纳闷的是,北方有那么多城市,朱棣怎么就单单挑中了北京呢?再说了,想当年朱元璋做皇帝的时候,不是想让都城挪到北方,还派朱标去陕西考察过吗?

他最后为啥没选这儿了呢?说白了,主要就是两个缘由。

第一,朱标是朱元璋亲自挑中的接班人,但他花了好多心思培养的这个未来皇帝,却在去陕西巡视的时候不幸去世了。

这让朱棣心里犯嘀咕,觉得陕西可能不是个好运的地方,因此他最终没挑陕西当新都城。

另外就是,西北那边的东西怎么运送过去的问题。

隋朝时候,隋炀帝造了大运河,这事让老百姓很不高兴。但其实,他造大运河也是没办法的办法。隋炀帝虽然看起来凶狠,但他造大运河主要是为了把南北连起来,让东西能好运过去。

不过,隋朝垮台后,朱棣心里头难免对西北地区有了些防备。

所以,考虑到好多因素,北平就成了搬家当都城的首选地方。

搬了新都城后,肯定得搞个庆典宴会,好好庆祝一下迁都成功。

可就在朱棣和大家伙儿在宴会上乐呵的时候,皇宫里的一间屋子不小心起了火。

结果到后来,因为这个房间,城里的好几座宫殿都被烧成了灰烬。

朱棣听到这事儿后大吃一惊,回想起打算迁都那会儿,那些大臣们的种种反应。

朱棣心里开始嘀咕起来:难道迁都这事儿真的做错了?不然咋会有这些不吉利的预兆呢?

第二天早上上朝,好几个大臣又聊起了昨晚宫殿着火的事儿,言语之中都是想让朱棣考虑,再把京城搬回南京去。

谁能料到,朱棣一听这话,竟然勃然大怒。

就在这时,大臣夏原吉瞧见皇上发了火,生怕自己也被牵连进去,就赶紧说,眼看元宵节快到了,不如办个元宵灯会吧。

这样既能让老百姓体会到朝廷的体贴,同时也能帮大家把失火的事儿给忘掉。

朱棣觉得这主意挺好,便打算照顾一下刚搬到新都城的老百姓,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

【巧出对联,无人敢答】

元宵节那天,朱棣悄悄地穿着便装出了皇宫。

他这么做,一是想瞧瞧元宵灯会办得咋样,二是想看看老百姓们有啥反应。

但是,当他漫步在街道上,望着满眼的灯火和前来赏灯的人们,心里不禁嘀咕:谁说搬到北京不好,看看这北京的街头,不也是热闹非凡嘛!

望着眼前的热闹景象,朱棣心里感慨万分,接着,他随口说出了一句上联:“灯亮月明,大明统一四方。”

跟着朱棣的那些大臣们,听了这半句对联都大声叫好,被他的才情给镇住了。这上联不光说出了眼前的热闹景象,还暗含着对大明的夸赞和美好祝愿呢。

没想到的是,朱棣念完上联后,竟然又开口了,让大臣们来对下联,谁对得好,就有大奖等着他们。

可奇怪的是,刚才还叽叽喳喳的大臣们,这会儿却你瞅瞅我、我看看你,谁都没吭声。这究竟是咋回事呢?

其实,朱棣这位皇帝情绪多变,大臣们心里都七上八下的,生怕自己不小心说错哪句话,惹恼了皇上,最后丢了性命。

另外,上联里那三个“明”字,其实是在说:我朱棣,才是大明王朝里,正儿八经的第三个坐上皇位的人。

但这个皇位是怎么到手的,大家心里都有数。

朱元璋当上明朝皇帝后,虽然国家统一了,但各地还得有人管着。因此,他就把儿子们都封成了藩王,让他们去各地镇守。

不过,朱元璋去世后,他没让自己的儿子们继承皇位,而是把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朱允炆也就成了大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大家叫他建文帝。

建文帝当上皇帝后,心里老惦记着那些拥有封地的皇叔们。

要是藩王的权力变得太大,那皇上的统治可就危险了。所以,建文帝就决定动手削弱藩王的势力。

但他毕竟太年轻了,一当上皇帝就急着把五个藩王给罢黜了。

他这么做惹毛了好多藩王,同时,也让其他藩王在生气之余,心里头暗暗感到担忧。

他们心里没底,不知道哪天削减诸侯势力的刀子就会落到自己身上。

所以,大伙儿琢磨着:与其干等着倒霉,还不如自己先动手。

朱棣在这些藩王里面,是最有条件起兵造反的。为了抢皇位,他表面上装疯卖傻,让朱允炆放松警惕,暗地里却在招揽人手,等一个好机会。

跟一直在皇宫里长大、没见过什么世面的朱允炆不一样,朱棣从小就跟着老爸朱元璋在战场上打拼。因此在这场皇位争夺战中,朱棣赢得轻轻松松。

不过经过这件事情后,大家都明白了,朱棣这个皇帝宝座是怎么坐上的。

朱棣心里明白,他坐上皇位并不那么光明正大,为了能让大家不再议论纷纷,他便去找了方孝孺,想着方孝孺曾是朱允炆的老师,或许能帮他一把。

让这皇位传到他手里,得显得更有道理些。

方孝孺是个很有硬气的人,他对着朱棣一顿痛骂,到后来,哪怕朱棣用最狠的刑罚,要杀他全家加亲戚十族的人,也没能让方孝孺服软。

那些跟着朱棣的人都很了解他的性格,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朱棣周围全是有学问的翰林学士,可当他们看到皇上这半副含义深刻的对联时,也都想不出合适的下联来。

突然间,大家谁都没说话,可朱棣也没多说什么,只是领着大家继续往前走。

看街上热闹景象看多了,也得去巷尾瞧瞧老百姓的生活嘛,所以朱棣就带着大臣们,往那条安静得多的小巷子里面走了。

【灯会巧遇神童,解心结】

没走多远,朱棣就看见了一溜房子,里面传来了清脆响亮的读书声。

朱棣心里挺纳闷,这元宵节大家都欢欢喜喜的,怎么还有人这么用功在读书呢?

结果,朱棣进了屋,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正坐在那儿用功念书的竟是个小孩子。

更让人觉得奇怪的是,这个孩子瞧见有不认识的人进了屋,非但没有吓得大叫,反而表现得特别冷静自在。

大家看到这场景都感到十分惊奇,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这个孩子就是大家常说的溧阳“小天才”彭印山。

他出生在一个当官的家庭,老爸在朝廷工作,家住京城,那时候的彭家,可以说是个挺有背景的人家。

不过彭印山开窍比较迟,当同龄孩子都能顺畅和人聊天时,他连话都还不会说呢。

到了五岁那年,他忽然瞧见了一只小青蛙,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它,开口说了句话。这可把彭父高兴坏了,原来自己的孩子并不是哑巴。

从那以后,彭印山的爸爸就下定决心要好好培养他,给他找来了最棒的老师。彭印山呢,也没让爸爸失望,学习成绩特别好,尤其是在对对联这件事上,简直就是个“小天才”。

朱棣对这个小天才特别好奇,就走过去,把自己刚琢磨出的上联又说了一遍,想看看彭印山会怎么想。

彭印山仔细瞧了瞧朱棣穿的衣服,还有跟在他屁股后面的那些手下。

接着,他心里嘀咕起来,心想眼前问话的这人说不定就是皇上呢,这么一想,他稍微想了想,就对出了下联:“皇上高兴,大臣也高兴,国家永远安乐万年。”

朱棣一听,先是呆了呆,接着乐开了花,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下联呢。

他心里明白,这个小天才可能已经从一些细微线索里,把自己的底细给摸透了。

而“君王高兴,臣子快乐,大家永远快乐”,这八个字里,有三个“乐”字,和上联的三个“明”字正好相对应。

“永乐”刚好是朱棣当皇帝时用的年号,意思就是皇帝长命百岁,这下联对得整齐,想得真巧妙。

给出下联的同时,也夸了朱棣治理得好,这肯定会让皇帝非常高兴呀!

没过多久,朱棣就转身对身边的官员直说:“咱们大明又出了一个像解缙那样的人才啊!”

要说解缙的聪明才智和学问,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朱棣这么夸他,真的是很高的评价了。

【结语】

真是命运弄人,那位深得朱棣喜爱的“小天才”,在14岁的大好年华里就不幸离世了。

朱棣觉得彭印山特别有学问,就专门给了他一个“廪膳生员”的称号,用这个方式来表示他很喜欢和看重这个孩子。

不过,彭印山虽然去世得早,但他的才智却长久地留在了大家心里,连同他的那半副对联,一起被人们记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普... 俄乌又传来消息了,近日,普京在镜头前说了,他愿在莫斯科见泽连斯基。他还反复强调了,说能百分之百保证安...
警方排除于朦胧坠楼刑事嫌疑,江... 9月11日,@于朦胧工作室 称:于朦胧于2025年9月11日坠楼身故。经警方工作,已排除刑事嫌疑。 ...
闪评|针对冯德莱恩的不信任动议... 当地时间9月10日,欧洲议会第三大党团“欧洲爱国者”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宣布,将对冯德莱恩领导的欧盟委员...
比银环蛇毒性更大!广州黄埔一小... 进入9月,广州天气仍然炎热,蛇类的活动频繁。广州黄埔区合景天峻小区有业主反映,小区楼道9月9日晚有蛇...
即日起至本周日,每晚八到九点,...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奥林匹克中心区、大望京建筑组群、北京CBD等核心地标上演楼体灯...
民呼我应!厦门将在多条道路主要... 8月12日起,本报推出《烈日下的150秒 等红灯成“烤验”》连续报道(详见本微报道:),关注市民期盼...
旧将:我是中场穆帅却让我穿9号... 直播吧9月11日讯 日前,切尔西旧将史蒂夫-西德维尔谈到了自己在穆里尼奥效力时的趣事。 西德维尔表示...
胡塞武装证实对以色列发动弹道导... 当地时间11日晚间,也门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发表讲话称,胡塞武装对以色列实施了两项军事行动。...
原创 明... 洪武十八年,户部侍郎郭桓利用自己的职权,公然进行贪污舞弊,金额巨大,朱元璋为此勃然大怒。他不仅将涉案...
原创 楚... 公元前203年12月至202年1月,刘邦与项羽在垓下展开了决定命运的最后一场策略性决战。这场战役不仅...